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豬剛強!!

zhang-yuan_1476725c
↑照片來自:http://www.telegraph.co.uk/ (倫敦白立方藝廊, 2009)

↑照片來自:http://www.zhanghuan.com/(250cm x 400cm, 2008)

這是這兩天寫的藝評。有關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洹的「豬剛強」藝展。
(同時感激教主與足球瑄的校訂和意見!)
cut

豬剛強作為生存的文化寓言


一隻在「5.12汶川地震」(2008)中奇蹟式存活了49天的家畜,成為當代藝術家張洹行為藝術的主角。這場自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害,襲奪超過十萬名無辜人民生命時,「豬剛強」(繼震災後36天發現生還的「豬堅強」之後)在廢墟中依舊存活,彷若締造了一場神話般的「英雄史詩」。在1960年代,這顯然將成為偉大祖國面對西方杯葛和資本帝國的政治樣板劇碼,但正是這種「樣板的塑模性」使得豬剛強在當代具備「逆向嘲諷」的可能性——正因為豬的卑賤,「豬剛強」的身份開拓了「奮發向上」的無限空間,向大自然之母表達了人類最卑微的姿態,並且以「剛強」的韌性暗諷人類自身的柔弱;正因為牠是一頭豬,得以持續不斷接受「擬人化」的描摹,在當代藝術網絡中被賦予人類摩登生活的特質、困境與無所遁逃的「觀看/被觀看」。

要瞭解《豬剛強》作為一項行為藝術,或許從認識創作者切入較易想像。張洹出生於1965年,1993年獲得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之後,開始以「行為藝術」展露於國內外藝壇。他於1998年移居紐約,同時亦以裝置藝術、雕塑等方式呈現其藝術創作,直到2005年才回到上海,版畫在這時候成為藝術素材之一。2008年的香灰命名系列成為接續版畫的新材料:「我发现,香燃烧之后的灰烬,寄托他们的祝愿和梦想,有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灵魂、愿望和记忆的聚集」(2009.12.31《外滩画报》專訪)。張洹於2009年更接下了18世紀亨德爾的巴洛克歌劇《塞魅麗》(Semele)的導演兼舞台設計總監一職,以「東方因果輪迴」概念重新詮釋希臘古典神話。此齣歌劇在2010年將代表比利時的文化項目參加上海的世界博覽會。

創作者的藝術內容透過龐大的肉身爆發力,有時化為未言般的頓悟(為無名山增高一米,1995;為魚塘增高水位,1997)、有時改採直述式血腥抗議(天使,1993;我的紐約之生肉行走,2002)、極盡自我凌遲(某種程度,恐怕也是一種敢於挑戰的滿足),或是嘆為觀止的忍耐持續力(12平方米1994;漢堡種子,2002)等創作,常常在於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現實和苦行、朝聖與啓蒙、聖潔與汙穢之間交替,或是以個人力量背負有如來自大江大海的歷史包袱,但換來的是層層更具現的文字包纏(家譜,2000;上海家譜,2001)。這些令人感到驚心動魄的震撼和感動,彰顯了「生存」和「生命的延續」是人類最基本的課題,卻是藝術創作者無法承受之重,同時這種負擔成為創作自身變相卻必要的泉源。

現實與附加生命的混淆

「豬剛強」的現身鏡射普世的生存議題。豬剛強震災之後的重生,成為「這個地震中倖存的堅持最久的一個生命,它是整個悲劇災難的目擊者和見證者」(2009.10.21《南方週末》)。作為一頭農村百姓極普通之家畜,卻是極不尋常的災後餘生;牠的平凡牲畜成長烘托出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景觀,而牠的不平凡經驗則是作為理解生命韌性的標竿。張閎以「做猪要做这样的猪」為張洹個展作〈序〉,以為「猪刚强给“猪性”中增添了“刚强”的属性。它就是“坚持”、“顽强”、“刚毅”的符号。」豬剛強的「擬人化」個性逐漸得以編輯、符號化,變得可以對話:「猪坚强写给猪刚强的信」(陈一舟)、「猪刚强写给猪坚强的一封回信」(杜秋野;郑汉丽)。

於是「豬剛強」符合了成為一則人類學式神話的基本要素:在虛構與真實之間游移,在毀滅中出現聖蹟,同時具備常人與非常人的特性。「豬剛強」的抗震事蹟逆轉了豬不再是中國民間傳奇中刻板印象地在泥地打滾,不具過人智慧的投機性格,或是未帶任何偉大抱負的慵散生活態度,結果是,有關「豬剛強」勵志歌曲在頹靡的經濟市場與低沈的股市表現中不斷流傳歌頌。「豬剛強」從一隻受難動物轉變為家喻戶曉的耀眼大明星——牠擁有了個人部落格。「豬剛強」一方面藉由敘說繼續延伸傳說內容,另一方面這些極易落入世俗性情節等故事,卻使得牠愈來愈不像是一頭豬,而是一位無畏艱難、懂得上進的好青年。這類故事原先注定在「寰宇搜奇」中,讓人們即時以一種「嘖嘖稱奇」的方式逐漸遺忘,卻因為張洹的展演方式注入了新的生命詮釋。

20099月,在英國倫敦以實驗創作聞名藝壇的「白立方」(White Cube)畫廊個展中,張洹使得「豬剛強」有了不同的生命發展。然而「豬剛強」因受英國進出口動物管制限制無法親赴展覽會場,於是「張洹在上海工作室裡豬剛強的房間安有一個攝像頭,從倫敦白立方的一個大螢幕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它(豬剛強)在上海24小時的生活」(2009.10.21《南方週末》)。張洹變通地為豬剛強在伦敦物色了一位名為「牛津花」的母猪「情人」,「牠還帶了一個私生女」(張洹語)。「豬剛強的英國女朋友牛津花在中學時期有了一個私生女,然後被孩子的父親拋棄了。她在網聊中還向豬剛強表示她的擔心,她擔心豬剛強會嫌棄她」(2009.10.21《南方週末》)。「豬剛強通過攝像探頭,與展廳中的牛津花隔時空的進行情感交流」(2009.9.18 BBC UKChina專訪)。諷刺的是,兩位英國豬在藝廊展示活動的時間,豬剛強則因為時差的關係大都在睡覺(同時見2009.9.7 telegraph.co.uk)。

《豬剛強》藝展像是一場超現實主義式的反諷呈現,以不斷提醒、叮嚀、暗喻、並置、對比的姿態介入閱覽活動之中——以「豬的作息」突顯人類日常生活起居的形貌、以圈豢飼養方式展示於藝廊空間(甚至在尚未進入「白立方」之前便已聞到豬圈味)、視訊網戀、遺棄、單親家庭、跨國婚姻、男性沙「豬」主義、24小時「老大哥」(Big Brother)的攝錄觀看方式等。《豬剛強》表演藝術呈現一場關於「寓言」的生命記錄形式,以一種「未說出」的方式摹擬當代人生的寓意。然而這類現代生活元素如此清晰地攤放在豬剛強和牛津花兩位的關係之上,此一具象的行為藝術事實上正造就一種混淆:究竟是豬剛強以無辜的倖存者姿態提醒我們感激並珍惜現有生命的可貴,還是我們賦予了牠另一新生命,提供這一切關於未來文化生活的荒謬?

香灰素材的東方文化意境

1960年代出生的青年世代,不管在中國或是西方,總帶有一種依附在文化之下,無可掙脫的負擔和情緒,通過對異文化的接觸、他者的瞭解、移居的寂寞,或是對過往社會反動思潮的再反省,藉此重新認識甚至定義自身歷史和傳統特色。在這種現象學式的理解進程中,藝術家似乎逐漸想要挑戰自身文化的極限,或是裸露那個卸除包裝之後所理解的世界觀。於是藝術創作所從事的是一場文化行為的加工生產與輸出:這種對自身和對他者文化歷史傳統定義的切割與縫合,正是藝術所處理的重要議題,這其中的手段不是去統合世界作為一個均質的整體,而是生產或改組文化與文化之間,或自身文化之內的不協調性。這類懸置文化景觀中的理解風險,使得生產藝術作品與當代民族誌書寫具有類似的處境——二者都巧妙地內嵌一個經常性意圖,展現那些被感到驚奇的(某種程度,也是驚險的)思想觀念,評價難以分類或是未被尋獲的文化內涵,或是挑戰行之有年,因此逐漸喪失思考力的刻板行為。藝術總是在這類異國式的苦楚經驗中,將獨特的文化行為自傳統脈絡中抽離出來,並且迫使放置在日常現實中作為一項美學的表現形式,同時分享因為「文化卸防」所帶來的諷剌或是突兀的部署配置。

用上述角度閱讀張洹的香灰創作更顯得有意義:相較於牛津花和私生女Elsie在白立方的「生活展示」,張洹的「向豬剛強同志學習」超大型香灰畫作(250cm x 400cm)具備極度不同的閱覽調性。膜拜後的香灰作為膜拜對象的作畫素材,彷彿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東方生命更替;張洹以為這是一種「集體靈魂、集體記憶和集體祝福」。張洹在2007年香灰頭系列和柏林佛等作品,以廟宇香灰作為雕塑素材烘托莊嚴內斂的東方哲學意境;2008年的香灰畫系列則帶有紀實攝影之趣味(正因如此,此一系列總讓我感到一絲絲的悲傷!)。佛教寺廟中的香灰終究帶來許諾和祈禱,很大程度在於成就香灰之前的祭拜行為:它再現了東方文化之下關於芸芸眾生所試圖改變的個人命運、面對災難時的恐慌、懦弱與無助,以及交付上天定奪的自我療癒方式。

藝術與日常生活的交集,很多時候似乎交由藝術予以誇大或是偽裝可能的衝突或和諧,為日常生活中曾經經歷、想像、聽說閱讀的苦難留下一項觀看的角度;但更多時候是局部細膩的掌握,使得日常生活無法言說的部份得以重新理解和詮釋。豬剛強的藝術(或是「被藝術化的剛強豬」)在於牠成為四川強震毀滅、撕裂生活之際,寄予脆弱人心的力量。長達49天的生存抗爭,在人類看來是孤寂絕望,對豬而言或許只是種生命本能的反應。動物本能的堅毅疊加藝術創作擬人的敘述,豬剛強似在嘲弄人類是多麼不堪一擊,但人類學習的基礎從來便不在於雙方觀點是否相似,而在於彼此之間的差異有多麼的不同!把豬剛強推到英雄層次或許誇大了「豬」,也顯現人們強賦意義的荒謬,但在一種無可名狀的悲傷情緒之中,以及面對無從預知的生命變化的當下,我們似乎從一頭豬的身上得到有關生存的啓示。


cut

參考文獻

《張洹》個人網頁 http://www.zhanghuan.com/

《豬剛強》個人部落格 http://zhugangqiang.blogbus.com/

《美术在线》猪刚强”“情人牛津花

http://article.nma.org.cn/article/2009/09/17761.html (2009-9-28)

《南方周末》張洹的《塞魅麗》和其他藝術歷險

http://www.infzm.com/content/36239 (2009.12.21)

《张闳的BLOG:午夜单行道》做猪要做这样的猪(张洹猪刚强个展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13f00100gu1r.html (2009.12.23)

fishplay【盗版时代的审美主义】》专访张洹生产艺术的工厂

http://hi.baidu.com/fishplay/blog/item/6ea16d34179e3f305bb5f5f8.html (2010.1.3)

telegraph.co.ukZhang Huan - Zhu Gangqiang at White Cube Mason’s Yard, review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art/art-reviews/6151981/Zhang-Yuan---Zhu-Gangqiang-at-White-Cube-Masons-Yard-review.html (2009.9.7 )

cut
我很喜歡這幾個系列作品。照片來源:《張洹》個人網頁
screenshot_03
screenshot_02
screenshot_01

2 則留言:

Grace Wu 提到...

當我還在準備惱人的考試,
在研究室一個人看到這些東西,
突然很樂~~~
thanks

refugee 提到...

豬頭真的不愧為豬剛強的同類,真的,很會寫耶。

還記得在豬頭研究室唸這些讓人笑到不行的報導,也快要笑瘋了的豬頭還在說:"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寫",竟然,寫出了自我療癒和生存美學的荒謬和苦楚。算你厲害。

教主,給豬頭指導也是一種幸福(如同豬剛強藝評,幸福的反面是痛苦)。

重要的是,閱讀整個藝評的過程,我都在憋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