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Happy New Year!

New Year 2012 High Quality Images and Wallpapers-41
希望2012年所有人都順利如願,平安健康,一切幸福喜樂!
每一天、每個時光、每個突然間回想到的片刻都過得繽紛燦爛!
該記得的永遠藏在心裡,不該記得的都讓它靜靜路過。
感謝所有好人團這一年來的陪伴!已經離開的、繼續在這兒奮鬥的所有捧油!
cut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哈利波特之期末考篇

卡著又跨年又要期末考,這種處境真是複雜呀!

cut

恭喜豬群所;感謝悶煮所

screenshot_01
「當你是第一名的時候,你在意的是有沒有誰跟你並列第一?能不能繼續第一?
「在這樣不斷重覆經驗下,你知道在乎誰是第二名嗎?」這就是豬頭的心情。
cut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向前走回頭看

     話說今年是我重要的一年阿!因為我痢下痔怨重新作人了(有一位新竹來的捧有建議我說重新投胎比較快,也是有一位高雄來的捧有說我重新做鬼比較快。看!他們多好心,一直想我早點重生!)因此,我開始回想過去自己這些有的沒的話語是怎麼來的。(眉頭一皺)原來事情並不單純,我先從我接觸的一些音樂之類的故事開始反省好了,也順便當作今年在此部落格「疏寫」的一個句號。
    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我就讀國小之前啦,我是跟著祖父母住在一起。每天的生活就是跟著祖父母。他們做什麼我就在旁邊看,如果我能派上用場就會跟著作。早上大概就是四五點去竹林割竹筍,爺爺載去市場賣,奶奶開始張羅小吃店的一切。夏季早上或下午還要處理一藍藍籃籃水果去殼或去核的食品加工業。家裡是農業、商業與工業的結合。每天少數的娛樂大概就是聽收音機了。爺爺早上去竹林工作時一定會帶一台收音機去聽廣播電台。小吃店與食品加工廠(就是我家庭院前)也會放一台收音機。我每天聽的大概有兩種類型的廣播。一種是阿公愛聽的廣播劇,那就是吳樂天講古:廖添丁、紅龜與日本人鬥智的這類的故事。他老人家是每天定時收聽。另外一種就是播放歌曲的頻道,這是阿嬤愛聽的閩南語歌曲電台。這些電台都有個特色,那就是工商服務時間特別多,而且工商服務經常才是我會認真聽的時刻。這些工商服務通常是賣藥之類的廣告,廣告的配音員經常就是主持人自己,而且會有一些有趣的口白,例如:




   但是在國小期間,我開始與父母同住,過了一陣子知書達禮、書香氣息的生活,就沒有接觸到這些精神上的寄託。國中的我更不用說,根本是個勤讀書、守秩序、愛整潔的小孩。時光匆匆(第一年的第一間高中是教會學校,我完全忘了我在那邊幹甚麼了!),我到了(第二間)高中開始了每天簽賭職棒、打麻將、打撞球、飆機車、抽煙與把馬子的生活。這時期生活大概可以用下面這首歌來代表一下(但是沒有歌詞那麼遠大的理想啦):


不過依靠著我那丁點小腦袋居然也讓我考上了(第一間)大學(我是自然組的,那時大學自然組錄取率只有40%),這時候其實只是高中生活的延續,而且時間更多,更沒人管!打麻將、唱歌、混茶店(那時候沒夜店!)。我記得我們打麻將或休閒時都聽這種歌:




    後來這間大學我覺得太爛了,於是就辭退了她!(其實是我被1/2退學)當然就去國防部報到啦!過了陣子忠貞愛國,保家衛民的打砲日子(別想歪,我是野戰砲兵旅,經常打砲--實彈射擊!)


     我離開國防部之後(說得自己好像是個高官!不過就是退伍了),還是決定進入教育部!(重考啦!)到了第二間(管吃管住還管我之後職業的)大學,我就決定不再沉迷於那種打麻將這類不一定賺的到錢的活動。我開始努力兼差打工,這時候的精神生活主要都還是依靠音樂。例如:





(上面與下面兩首比較一下!很有趣!)


前面這些偉大的音樂真是豐富了我的生命,滋潤我的乾枯生活。
小貓的大屠殺作者Darnton說:「工人知道怎麼笑!」
這些音樂真的讓我知道怎麼笑ㄟ(前面不是說要反省嗎?怎麼這麼正面與熱血阿!)
新年快樂,各位!



cut

豬頭大一導生聚


豬頭家的白弱基同學強力推薦這家美式餐廳。
果真好大一盤。豬頭點的是迷跌香去骨雞排(奶油蘑菇醬)

有同學點這道雞排漢堡,服務生端來的時候,大家都傻眼了。漢堡奇大無比。@@
 如果這漢堡是BMW 750的話,麥鐺鐺的香雞堡根本就是50cc的小綿羊。
cut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這好笑





cut

阿呆兒看完李維史陀了。


一個下午。平均一小時100頁。通過基本測試:這本書在講什麼?各章內容和最喜歡部分
今早上,阿呆兒在談書裡頭的shaman和American Indian culture豬頭確實有點驚訝這孩子
下回可以給他難一點的書了。
cut

看不懂ㄋㄟ!誰來「正常」一下要勝老師!


正常與非正常之間

  • 2011-12-28 01:24
  •  
  • 中國時報
  •  
  • 【林耀盛】

     都會區的流浪漢,無論是遊民或街友的稱謂,是取消個人的身分認定差異性。「遊民現象」是社會選擇的後果,緣於無力謀生或遭到解雇或其他原因,或許各有其不同的生活故事。以社會規範的道德量尺放大到所謂「遊民」的顯影,是以強勢公權力打壓弱勢百姓,同時只是反覆建構汙名的標記而已。遊民固然造成社會秩序問題,但以水柱噴灑手段的法西斯心態更令人非議,即使事後以「玩笑話」辯解,無異於歷史上對待「非正常」者的再現。
     由歷史鳥瞰,歐洲十字軍東征結束後,社會建立收容所,將痲瘋病人、流浪漢、竊賊及瘋子共同監禁,瘋狂者、流浪者這些遠離「正常」規模的「非常」者,就被視為如同犯人般,對於社會秩序的維護同具破壞力須加以集中控制。後來,雖然有人道觀點進行解放,但精神異常者、遊民,卻在社會以維護安全與治療矯治的「再機構化」編制下,成為邊緣的族群。
     可嘆的是,如今卻發生中世紀「驅逐術」。台灣社會所謂「全球化」菁英在精神上超越地域限制,實質上卻又意識形態凌駕一切,驅除邊緣不安的雜質。我們要排除的雜質是來自於每個人否認的內在暗影,或是城市/社會不願面對的真相。當市政府以冷水在寒夜噴灑街友,是一種審級機構的權力霸淩,意圖讓冷水突然沖下,街友措手不及;如果街友拒絕離開並認錯,就再對其沖水一次。水的功能使人感到痛苦,它打斷街友日常秩序,由此使人重新回到其試圖迴避的現實世界中來;它令人受挫,使人清醒地面對自我,彷彿拆解了社會「不定時炸彈」使之歸零。然而,執行政策者的藐視人權作法,自以維安自居實則本身的舉止就是瘋狂。
     我們害怕「異類他者」竊取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圓滿家園的想像,於是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的恐懼和憎厭,投射在異者身上。但深刻入裡地考量社會上,即使有「家屋」空間卻可能是居住在「鐵皮屋」、「貨櫃屋」,或是「新貧族」、「租屋戶」或「無殼蝸牛族」。思想家福柯曾提出「異質空間」概念,意味著主流社會建構的都市空間忽略真實的民間草根生活,未來的都市空間將必走向另類平權的趨勢,議即將來都會(城市)有更多弱勢另類的異質混雜空間。
     然而,當立法院在選前罔顧正義通過行政院版本《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我們明白「受苦」被取而代之的是「偏差」、「病態」。人類的受苦涉及生活上未可言宣的、難以承受的、驚懼的經驗,它經常抗拒語言表述,卻被收編為症狀表徵,而且是「非正常」的指標。
     托爾斯泰說:「幸福家庭人人相同,不幸的家庭人人不同。」我們可以對幸福有共鳴,但每一個家庭其實都有困境,這是特有的家族格局,神聖家族終究只是寓言。社會有愛,其實就是接納缺憾自身,並能慈悲地理解如此殘缺不滿地度過生活的受苦經驗。
     (作者為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cut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原民台介紹「讓祖靈回家」


芙代加油!(不要再不理你的指導教授了。他內心粉掙扎滴。)
cut

豬頭今年準備的耶誕禮物


哈哈哈!這是給阿呆兒的禮物耶~左邊那兩本每本六百多頁,阿呆兒一天就嗑掉一本!
買書給他有點划不來呀!但是因為是剛上市,圖書館也還沒進。
另外這本就粉煎炸了:「讀完之後回台北還可到daddy的課堂上講一小段課喔!
「好耶!但是我只會講英文噢!」「沒關係!daddy的學生都聽得懂。」


這是豬頭娘一直超著要大顆呆的相機,豬頭簡直就跟李大人一樣貼心了!

開箱照長這樣。

跟LX3比一下。大小好像差不多。但是銀幕可是觸控呢!
cut

2011年最佳師生對話


話說有熱情的網友來信,埋怨本部落格去年(2010)為什麼沒有最佳師生對話?
其實是有滴!見底下

第十名:豬頭打電話給足球瑄:「嘟嘟嘟(電話聲)。。。。。。。。。」(電話沒接)
第九名:「嘟嘟嘟(電話聲)。。。。。。。。。」(秋風落葉中持續沒接)
。。。
。。。
。。。
第一名:「嘟嘟嘟(電話聲)。。。。。。。。。」(大雪紛飛中還是沒接)

好滴!本年度2011年豬吻系最佳師生對話如下:

第十名:阿刮對著剛從哈囉大學學成歸國的豬頭說:「你是怎麼了?吃這過敏,吃那舌頭又會爛掉,你的身體根本就是殘花敗柳,歸組壞了了。」

第九名:大學部《流行文化》課程,負責報告「童顏巨乳」的大六學長開頭的第一句話:「我必須承認,這是我在冬瓜大學準備功課最投入的一次!」

第八名:閒影星期一一早巡視教室之後,請工讀生先去A313打掃:「那間教室地上好多碎紙,好髒!」「喔!那是因為我上星期六搬了碎紙機去碎學生的作業。」豬頭表示。

第七名:豬頭邀「竹北同鄉會」聚餐,啊~光、教主共同表示:「我們可以考慮讓你瞄一下超正的空姐裝喔~」豬頭表示:「如果各位要把空姐制服以及足球軒的包頭窄裙絲襪高跟鞋都穿來的話,聚餐的地點選項恐怕不多,我是建議醫院的附設餐廳會比較方便一點。你們聚餐完之後,就到急診部門來看我。我到時候會有心臟暴衝的毛病。」

第六名:傻孕對著指導她論文書寫的騾佬說:「是你得獎,還是我得獎?

第五名:騾佬對著阿刮說:「妳除了做事謹慎之外,還有什麼缺點?」教主聽聞之後感歎說:「按照這邏輯,屁紅全身上下都是優點!」

第四名:屁紅從老家寄來兩箱柳丁到系辦,強調「有機的耶!收購價一斤30塊!」熟美聽到大驚:「你被坑了吧!!」(問題是這是屁紅家自己種的。)

第三名:蘭姊對阿刮說:「你其實不用搬去豬頭的研究室,我這兒挪出一個角落也可以讓你做功課。」豬頭表示:「真巧!自從阿刮搬來之後,我的研究室也只剩一個角落可以做功課了!」

第二名:豬頭生日週在電話裡安慰足球瑄說:「工作還是要快樂比較重要!」
足球瑄說:「老闆,那你這份工作快樂嗎?」「嗯~(沈思一下)快樂呀!」
你是過太爽好不好!」電話那頭傳來暴怒吼聲。







第一名:傻孕對著指導教授騾佬說:「你問我寫多少?那你寫多少!?

cut
2009年最佳師生對話(點這兒進入)
2008年最佳師生對話(點這兒進入)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新自由主義經濟


豬頭從烤古學弟那兒偷來的。
cut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Merry X'mas!


豬頭家前一晚吃的是「上海菜飯」

耶誕節這天一早得先作餅乾

晚上吃火鍋

牛奶和兩塊餅乾給Santa,紅蘿蔔是給reindeer的

Santa給的禮物以及彼此給的禮物。

Merry X'mas!
cut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茉莉妹寫給Santa的信


cut

祝各位都有一個平安的聖誕夜以及喜樂的新年!


(預告:2011年最佳師生對話即將揭曉!)
cut
屁紅12/24update

祝大家每天平安快樂!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艾未未的借據


豬頭的學弟說得好:「這根本就是一件藝術品!」
cut

真敢說!


原文(從safari的閱讀器複製,好像也沒比較清楚!←那是因為PC字體都很難看。

有趣的觀點!事實上,誰不愛看(各婊的)戲!

cut

豬頭這一班祝各位冬至快樂囉~~

395276_2234483115109_1638887544_1671745_281265232_n
390941_2234469394766_1638887544_1671666_2081770350_n
391829_2234482675098_1638887544_1671743_332497525_n
cut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play it





以後機器人或者人工智慧(AI)大概代號就叫做siri了
R2D2或是C-3PO已經不復記憶!

cut

要勝老師今天的開示!

screenshot_02

最近要勝老師的開示我比較看得懂ㄟ
是我重新做人之後,人變聰明了,
還是要勝老師的評論變得平易近人了!?
cut
口香糖吞不下去,但是要不斷被餵食!這比喻有趣,
但是我還是喜歡爽嗯同學的說法「口   六-乂」!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大一新生之青春無敵聖誕趴

IMG_4312




cut

經濟又實惠的老師寄來耶誕賀卡!

2012-prani
謝謝蒔慧老師從政大寄來的暖暖祝福!
因為考量有些同學不懂捷克文,豬頭只好勉強駕輕就熟幫各位翻譯如下:
「你們看!我再過個10年就會是個大美人了!」
「乖乖!我的父母老愛要我多吃點青菜,這是真的!」
「我媽雖然長得很美,但我更美!(而且她比較龜毛)」
cut

論文改、再改、又改、繼續改、不停地改之「後危機追尋」(完結篇)

acid_picdump_16

以葛茲的「後事實追尋」之眼看來,人類學總是在一個概念、政權、體制正在傾倒毀滅,而另一個新模式、權力、社會結構又尚未形成之間,捲入一場「混亂的多重歷史」漩渦中,這種複雜處境既不存在普遍性故事得以述說,也沒有概要的圖像可供捕捉。在此一漩渦中,不管建構事物的理論概念來自研究者的個人創見,或是借自他人觀點,甚至源自夢境內容或是詩的啓蒙,人類學家的基本任務便是述說事情的原貌,然後一件事情引導出另一件事,接著牽連下一件事,最終抵達人類學家無所知悉的事物上。是故,在這項致力於描述事物本質的學科任務中,我們得以察覺到流動的性質、學習欣賞並接受異質的正當性、避免了以例外作為排除雜質的純粹結晶想法,也因此阻止了理論的鍊金術。於是,葛茲的「後事實追尋」雙關語一方面意味著事實經歷後的詮釋——此一部分正是所有人類學家力圖建立且佐以證據的論述體系——另一方面又針對前項的經驗內容,警惕自己對於此一事實的理解,必須抱持著一種「後實證批判」態度,避免理論建構出單一價值的知識,或是自認為正確再現這個世界的真理。

「在如此不確定的追求下,在這樣不同的人群裡,在這麼分歧多樣的時代中,並沒有太多的確信或是封閉的感受,甚至連到底在追求什麼都不是很清楚。但這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葛茲如是說(此處採中譯本)。今日,這類置此一學科於不確定之處境,諸如二戰後殖民主義的崩解與新興民族國家的興起、1967年Malinowski的私密日記揭露了人類學家與報導人相處形式的道德醜聞、1980年代的Mead – Freeman爭論中有關文化真確性的人類學衝擊,或是近日《賽德克.巴萊》在台灣人類學界所引發對歷史真實以及「真相」與民族誌部分真實的論戰,皆挑戰了原先古典人類學教條中那個「在道德、情緒與理智上皆為單一標準的世界」。這並非意味著詮釋人類學的觀點終將走向虛無(nihilism),甚至帶給自身學科更大的不確定危機,而是詮釋人類學自這種不確定的真實處境中,得以描摹不同於其他學科觀點在穩定基礎上所理解的秩序(order),葛茲以為「這種秩序猶似一場突發式地方風暴或是嘈雜的攤販市集;也就是說,此一秩序完全沒有任何韻律(metrical)」。這使得詮釋人類學的旨趣偏向於文化的內在變化(cultural involution):「在一致性中具備變數,在單調中表現其精湛性」。

用這種角度看來,全球化有關混雜移動的處境特徵,帶給當今置身其中的人類學類似的偶發機遇,並且似曾相似地令人類學家感到詫異不安:「不知是我到得太晚還是來得太早?」是故,今日的全球化論述突顯了當前人類學知識生產所遭遇進退兩難的窘境:一方是傳統研究對象的臉譜逐漸模糊(或許他者從未消失,但是這類的人類學調查卻與現代知識體系愈來愈無法對話),另一方卻是既有的立論基礎和調查技術仍無法掌握新興的研究主題。然而,人類學面對全球化發展有關去地域化與想像的同感兩項挑戰主題時——在一種「如今看來的相似巧合」的時代氛圍下——詮釋人類學藉由「深描」的方法論、多點田野工作,以及強調田野工作的「異文化感知」等諸項學科技藝與研究旨趣,企圖重現事物本質並依此詮釋社會文化行動的「意義中的意義」,反倒符應了當今全球化的流動特質,並且突顯文化同質性與異質性之間彼此的關係和操作模式。

更精確地說,相較於上一世紀前半期民族誌的研究戲法,詮釋人類學的修辭轉向開拓出不同的研究範式和主題,包括從方法論轉為本體論考量的田野工作技藝、自我批判的反思性、民族誌書寫實踐和職權,並且由於對文學修辭的偏好,使得文化通過文本之類比,彰顯潛沈、未被說明的寓言式或諷喻式意涵,或是揭露文化文本中原先認為微不足道的複雜認識,並且通過超現實主義的並置方式,得以同時達成當代人類學作為一學科訓練,身處於改變中的全球世界體系之期許。這絕非是一項強調「別無分號」的搶救聲明,而是帶有仿似性質的「後危機追尋」(after the crisis):詮釋人類學對於「全球現代化 vs. 民族誌古老職責」此一遭逢,「所帶來更多論辯後的批判思考,以及因為這種因素而推進了人類學知識,反倒矛盾地感到狂喜、新生」。

「那麼全球化民族誌究竟提供何種不同的意義和觀點?」用這種後危機追尋的立場,或許我們可以因此獲得兩層面的暫時結論:一方面就詮釋人類學而言,此一問題的回覆並非在「民族誌作為在地生活和文化思維的真實呈現」以及「民族誌作為全球文化下想像式共感與個人孤寂的平行調查」二選項中擇其一,而是在「地方傳統 vs. 實驗性超現實」可預期的精彩論證中,彼此自對方的觀點所獲得的回應、澄清、辯論或啓示。另一方面,詮釋人類學自許為一門關於自身知識生產的詮釋學訓練,持續努力地澄清任何理所當然的常識、刻板印象下的膚淺評價,或是拒絕權威的代表性——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對於自己的評價在內:那些恭維、歌頌或是賦予過度讚美的語彙,彷彿傳遞了一種「除了詮釋走向之外,人類學不再存有任何其他面向的知識型態」之信條,恐怕只會讓此一學科在獨特的諷刺敏感度之下,感到一陣難堪的窘境——它所致力抗拒的價值正是它因而建立的成就自身。這項結果不在於是否誇大、適切或貶低一門學問的成就,而是當人們斬釘截鐵地信奉「這個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的價值」這類理念的同時,也製造了另一個理所當然的可能性,導致相對輕易地抹除了彼此之間的差異。

於是,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與彼此文化接觸後的學習或仿效、散佈或演變、矛盾或衝突、文明的定義和標準的懷疑、道德規範的力量與反抗、文化感知的浸納與練習,或是無法立即接受的種族屠殺或戰爭等行為或事件,人類學家仍舊感到無以名狀的恐慌與不安;也因為當今的文化現象與人類行為的意涵都變得更為複雜而不易釐清,詮釋人類學亦賦予自身此一專業訓練相似的態度與期許。如此一來,民族誌修辭在這層文化轉譯的過程中,如何區辨文化主體可能的多樣脈絡,似乎顯得既紛亂且令人感到無所適從。但是,借自並且翻轉Darnton的話語,或許可以適切地期許此一猶似維特根斯坦式的處境:「在探索的途中,那些最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恐怕正是最讓人寄予厚望之處」。那麼,這種關於知識生產樣態的自我察覺——包括研究範式與民族誌書寫的批判思考——將成為現代人類學在全球化論述下與其他社會科學最為不同之內容。<本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