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engadget中文版轉過來的資訊(請點進)
這個資訊主要想批評是有關產業的「design for the dump」(丟棄式設計),主張產業應增加成本於產品的回收設計,而非一味地降低成本,到頭來卻壞了地球上的人類。這正好跟豬頭下一階段想要發展的「山寨文化與全球經濟」主題粉搭。所以豬頭決定花點蝕間談談這概念。
首先,豬頭的假設理論是,文化經濟觀點下的「經濟充裕條件」並非一代比一代好,相反地,正好是一代比一代差。20年前的大學教授薪資比起現在(領那鍋5萬多,比屁紅還不如!)在各自的經濟條件下來得更為充裕。(大學教授這行業得考慮投資時間所換來的金錢成本。這我知道。)但是以社會新鮮人來說,也相對類似。30年前的高中畢業生,投入職場找到工作的機會和薪水,說不定換算下來比起現在的碩士生還來得大。某種意義上,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某個東西是倒退」的(先用這個字眼)。
第二、這麼說來,「孩子,我要你比我過得更好」的期許,難道成為無法實現的囈想?也不見得。某種程度上可以達成,但這成就並非來自於物資的條件,而是相對「幸福感」的滿足。10年前一台DVD player要299美金,今日(如果還買的到)只要29美金。這是上頭影像中所說的(也是豬頭的理論),當產品廉價到某種程度之後,「直接丟棄再買新的」比起維護修理來得更為划算。在這兒,人類學家開始進來了,產品的使用模式直接改變了商品購買的心態。於是10年前只有相對少數的家庭有能力購買DVD player,現在卻成為是普遍的產品,即便當代的薪水比起10年前是「退步的成長」,但是「幸福感」卻是正成長的。「山寨產品」其實對於全球經濟的正面貢獻恐怕比我們想像來得更大。它也用這種方式才能滿足中國的人口(或是全球平均收入的人口。)
第三、這其中的原因是中國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廣大勞力市場的崛起。在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勢必造成貧富的差距。但是必須兩方面來看這事實,用「台灣作比較」的說法會容易懂:1. 全體中國人的平均收入肯定比台灣人低的多,但是2.當中國的有錢人口總數都已經大於全體台灣人口時,這個經濟市場仍是龐大且具吸引力的。另外一方面,中國「貪腐」問題因為貧窮人口可以維持低度的「幸福感」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文化性格:「你讓老百姓有的吃有的穿,他們可以接受某種程度的貪污」)。
第四、廣大的勞力且低廉的工資,比起過去20年前仍有所進步,但是工作的「痛苦感」恐怕是增加的。(這是整體經濟環境的改變,以及網路訊息的傳播。)創傷理論是用在這一塊上頭,即白話文「經濟成長所換來的代價」,其中包括都市更新計畫對於slum的移居安置,以及貧窮人口所身處在「不穩定中的穩定」(這兒是實驗性質的Geertz的「內化」理論),換言之,經濟衝擊被某種東西給自行內部消化了。)以及政府由上而下的一黨管理,這種「不民主」的手段反倒機動性地遏止資本市場必然的陋習——「哪兒有漏洞哪兒補」模式。
第五、網路對於中國商品的全球銷售模式與全球資訊的互饋,帶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包括google的即時翻譯能力。各位要不要試試看這個(請點進)。就文化面向來說,中國的經濟(豬頭的計畫是從山寨出發),在這個網路世代,成就了廉價商品,但也正因為廉價,維持了全球經濟「看起來」持續進步。其中,人們購買和使用商品的消費態度改變了,表面上看來,彷彿成就了一種「膚淺式的欣欣向榮」,但是有一層工作人口卻因此失業了:基礎產業中的維修技術人才。這是美國或者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窘境:如果換一件褲子的拉鏈所花費的金額,比這件褲子原先購買的價格還要貴時,我們開始覺得這個社會是怎麼了?另一方面,一旦我們決定要花錢換這條拉鏈時,我們對於這條褲子的評價已經不在於它的價格,而是「喜歡」這類的感官選項。
第六、這使得「懷舊」的議題變得很弔詭:因為懷念過去的「內容」變得愈來愈不具體。好像還有,但是想不起來了。
你們覺得這計畫3-5年搞得起來嗎?(文化、創傷、經濟、網路、懷舊)
(舉手!豬頭,你那篇「藍色蜘蛛網」花了五年還沒寫完耶!)
11 則留言:
豬頭學長的偉大計劃,小弟覺得這裡面似乎還有許多事情得「分開來談」。尤其創傷部分我沒辦法跟上豬頭學長想像的速度(小弟該死,快去打豬頭機機充實自己)...
在低工資和符號消費之間,痛苦的內化策略如何不同網絡連結起來?山寨帶來許多可以唾手可得的快樂,但是消費網絡上的快樂要怎麼跟自己身處的生產練的搾取成為相互生產的模式?快樂又要怎麼把創傷救起來(或者反之成立)?唉壓,我還是去打豬頭機機吧。
不過剛剛在不要臉書上看到去北京客座的Litzinger破了一個連結,講之前在唉奉上面自拍的可愛女工,還有「酷」網絡之間的想像。也許可以拿來給豬頭學長當晚餐後的小點嚐嚐
http://www.mediafieldsjournal.org/economies-of-digital/
那最後,我也想問,懷舊哪裡去了?
ps. 還要跟豬頭學長報告,那天跟你求救的最後備案,可能要成真了(嗚嗚,我不是故意的...)
豬頭學長,我明明寫了一堆回應結果網路竟然沒有秀出來!
最主要只是要懷疑,到底在山寨愉快網絡和生產痛苦網絡之間,是什麼樣的連結關係?或者,這兩者需要在同一個不要臉書上出現嗎?
說到不要臉書,主要就是要給你這個連結:
http://www.mediafieldsjournal.org/economies-of-digital/
(好吧,我知道你應該看過了,那我去打豬頭機機懺悔一下)
還有,我也疑惑,那懷舊到哪裡去了?
Ps. 上禮拜跟你提到的問題,最後沒有找到解決方法,還可以使用你提供的最後備案嗎?(嗚嗚,我錯了)
豬頭學長的偉大計劃,小弟覺得這裡面似乎還有許多事情得「分開來談」。尤其創傷部分我沒辦法跟上豬頭學長想像的速度(小弟該死,快去打豬頭機機充實自己)...
在低工資和符號消費之間,痛苦的內化策略如何不同網絡連結起來?山寨帶來許多可以唾手可得的快樂,但是消費網絡上的快樂要怎麼跟自己身處的生產練的搾取成為相互生產的模式?快樂又要怎麼把創傷救起來(或者反之成立)?唉壓,我還是去打豬頭機機吧。
不過剛剛在不要臉書上看到去北京客座的Litzinger破了一個連結,講之前在唉奉上面自拍的可愛女工,還有「酷」網絡之間的想像。也許可以拿來給豬頭學長當晚餐後的小點嚐嚐
http://www.mediafieldsjournal.org/economies-of-digital/
那最後,我也想問,懷舊哪裡去了?
ps. 還要跟豬頭學長報告,那天跟你求救的最後備案,可能要成真了(嗚嗚,我不是故意的...)
真的不能留言耶,好奇怪。豬頭學長下了山寨魔咒!
為什麼寫個無關緊要的又可以了?!哇這網站有河蟹能力!
原文如下:
豬頭學長的偉大計劃,小弟覺得這裡面似乎還有許多事情得「分開來談」。尤其創傷部分我沒辦法跟上豬頭學長想像的速度(小弟該死,快去打豬頭機機充實自己)...
在低工資和山寨消費之間,痛苦的內化策略如何不同網絡連結起來?山寨帶來許多可以唾手可得的快樂(是媽祖公仔,還是王祖賢機車檔泥板),但是消費網絡上的快樂要怎麼跟自己身處的生產練的搾取成為相互生產的模式?快樂又要怎麼把創傷救回來(或者反之成立)?唉壓,我還是去打豬頭機機吧。
不過剛剛在不要臉書上看到去北京客座的Litzinger破了一個連結,講之前在唉奉上面自拍的可愛女工,還有「酷」網絡之間的想像。也許可以拿來給豬頭學長當晚餐後的小點嚐嚐
http://www.mediafieldsjournal.org/economies-of-digital/
那最後,我也想問,懷舊哪裡去了?
ps. 還要跟豬頭學長報告,那天跟你求救的最後備案,可能要成真了(嗚嗚,我不是故意的...)
我沒有更動任何設定呀!八成你想寫些罵我的話吧!哈哈哈!(大概是Blogger那邊有問題吧。)
為什麼寫個無關緊要的又可以了?!哇這網站有河蟹能力!
原文如下:
豬頭學長的偉大計劃,小弟覺得這裡面似乎還有許多事情得「分開來談」。尤其創傷部分我沒辦法跟上豬頭學長想像的速度(小弟該死,快去打豬頭機機充實自己)...
在低工資和山寨消費之間,痛苦的內化策略如何不同網絡連結起來?山寨帶來許多可以唾手可得的快樂(是媽祖公仔,還是王祖賢機車檔泥板),但是消費網絡上的快樂要怎麼跟自己身處的生產練的搾取成為相互生產的模式?快樂又要怎麼把創傷救回來(或者反之成立)?唉壓,我還是去打豬頭機機吧。
不過剛剛在不要臉書上看到去北京客座的Litzinger破了一個連結,講之前在唉奉上面自拍的可愛女工,還有「酷」網絡之間的想像。也許可以拿來給豬頭學長當晚餐後的小點嚐嚐
(我把連結去掉,試試看:請查Economies of Digital Production in East Asia: iPhone Girls and the Transnational Circuits )
那最後,我也想問,懷舊哪裡去了?
ps. 還要跟豬頭學長報告,那天跟你求救的最後備案,可能要成真了(嗚嗚,我不是故意的...)
此站太嚴肅的東西都會被河蟹的
一定要用不嚴肅掩護正經!
Icep學長:
我現在都是隨便想隨便說的啦!我們這部落格從來不當真。(不過我在這兒學到的「創傷」其實還蠻廣義的。)不過這樣一講,我好像得花一年的時間好整理這些線索。anyhow,我下學年第一學期先開一門「流行文化」的大學部的課,讓這些孩子好好來談一談「山寨」、「網路」、「消費」這幾件事。
PS, 到時候歡迎加入我們!
豬頭老大,我在回程的路上一直看潔西卡小姐的「假東西」新書。突然覺得對你的懷舊與山寨,創傷間的關聯有些感覺。懷舊必然不是正品,也因為移動而有創傷,但是卻創造出一堆山寨公仔,白木商品經濟。嗯!我支持你!
今天看到的另一個相關新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260356.shtm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