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代轉訊息]社會理論中的藝術:社會中的藝術與藝術中的社會

第六次臺灣社會理論研討會

社會理論中的藝術──社會中的藝術與藝術中的社會

時間:2009102日(週五)

地點:東海大學社科院大樓ss525ss304ss306

議程

時間

活動內容

09:00

~

09:30

報到(SS 525

09:30

~

11:30

「經典論壇」/SS 525

畫中話與話中畫──Foucault的〈這不是一只煙斗〉

與談人:

R 朱元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R 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R 裴元領(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R 鄭志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11:30

~

13:00

論文發表、討論(1)/SS 304

1.劉主映(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

終結音樂:一個iPod使用者的個案重建

2.王柏偉(德國Witten / Herdecke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電腦運算時代的媒介文化

3.盧崴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系博士生;中研院社會所訪問學員)

孟子的修身哲學做為一種社會學方法論:一個關於圍棋(鑑賞能力)培養的研究範例

論文發表、討論(2)/SS 306

4.吳哲良(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

多重曝光的幽靈──以蔡瑞月舞蹈祭為例試論藝術裡的魂祟政治(hauntology

5.徐瑋瑩(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班)

70年代台灣舞蹈場域的形構探討雲門舞集創生的機制

6.張雅萍(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晚明真贗雜陳的藝術市場

13:00

~

14:00

午餐

14:00

~

15:30

論文發表、討論(3)/SS 304

7.李招瑩(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

藝術史與社會學的交叉詮釋:兼談傅柯的藝術書寫

8.蕭旭智(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歧議與感覺的分配:洪希耶之政治與藝術

9.盧崇真(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魯曼系統理論對藝術社會學研究的知識論啟發

論文發表、討論(4)/SS 306

10.張義東(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Representation: a word mediating two fields

11.齊偉先(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

品味、技藝與社會中的藝術:初探身體技藝與藝術活動中的權力運作

12.陳逸淳(巴黎政治學院社會學博士班)

藝術在社會中的多重歧異性格

15:30

~

15:50

咖啡時間

15:50

~

17:30

「藝術社會學」課程圓桌論壇/SS 525

與談人:

R 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R 陳泓易(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R 鄭斐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待確認】

R 張義東(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待確認】

R 羅中峰(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待確認】

R 張正霖(國立台灣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17:30

~

晚宴

注意事項:標記於各活動場次右側之「SS 525」、「SS 304」、「SS 306」為活動場地,地點皆位於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經典論壇(VI

畫中話與話中畫

──Foucault的〈這不是一只煙斗〉

從「這不是煙斗」到「這不只是煙斗」

「圖像的反叛」(La trahison des images──René Magritte1929年的畫作──是一幅奇畫!之所以為「奇」,乃在於讓人迷惑:畫家畫了一只煙斗,可是在煙斗下方又被畫家用文字否定為不是煙斗。仔細再想,也許沒錯,畢竟畫家所繪畫的圖象並不是所繪畫的對象。就好像William James以符號學的觀點敘說,「狗」這個字並不會吠一般。

1968Foucault以〈這不是一只煙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寫成了一篇評論文章。「這不是一只煙斗」──René Magritte的畫中話,到Michel Foucault的話中畫,兩者皆是一種「陳述」(表達),卻都試圖呈現圖象與話語、符號與概念、主體與客體、再現與再現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如果將圖像與被表現的對象物劃上等號,也就是將「再現」(representation)等同於「重現」(如實呈現;reproduction),那麼藝術只能無味、只好單調;做為文化型態的圖像也將遜色無光。理由在於,被表現對象的「重現」需依賴技術,但是被表現對象的「再現」,除了需要技術之外,更緊要的就是藝術家的「觀點」,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文化意義。換句話說,沒有了藝術家「自身」的參與,還有藝術品可言嗎?

因而「一只煙斗」就不再只是「是/不是一只煙斗」的問題,而且還是「這不只是煙斗」的議題。就此而言,Foucault的〈這不是一只煙斗〉是一篇奇文!

奇文──我們讀它!

***

與談人

本次經典論壇活動將邀請五位對此文本及議題具備興趣與關注的學者出席與談:

R 朱元鴻老師.....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R 龔卓軍老師.....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R 裴元領老師.....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R 鄭志成老師.....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

時間與地點

日期: 2009102日星期五

時間: 09:30-10:30 引言

10:30-11:30 討論

地點: 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會議室(SS 525

***

可參考版本

& Michel Foucault, Ceci n'est pas une pipe. Fontfroide-le-Haut: fata morgana, 1973.

& Michel Foucault, This is Not a Pipe. Transl. James Harknes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 Michel Foucault, This is Not a Pipe. (Text modified) In Michel Foucault, Aesthetics, Method, and Epistemology. Essential Works of Foucault 1954-1984. Volume 2. Edited by James Faubion. London: Penguin 1998, pp. 187-203.

3 則留言:

田野工作者 提到...

拜託!龔哥要去談〈這不是一只煙斗〉耶,呼~~應該找豬頭去談〈這不是流星花園〉才對!(抗議!抗議!)

無名小足 提到...

下午場的與談人中的羅中峰老師
是我以前的導師耶~~
雖然已經不在社會系了

屁紅 提到...

誰會去聽ㄚ??

我想看看其中幾篇文章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