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對於某些事物總是有種特別的焦慮感
例如 棒賽 英文 科學教育 數學 國語 等事件
因為我關注在教育這塊----其實是對棒賽(尤其是對大陸那場實在是)無言以對
所以拿些東西來說說嘴 打打嘴砲
我還記得前幾年台灣搞教改
數學教法成為一個箭靶,說建構式數學把學生敎呆了
於是全國極端焦慮地要教育部改回來,請國小學生開始背九九乘法表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數學還是需要記憶的,理解的、建構式的東西可以再說(長大就會理解!?)
對於英文的學習,也是類似的想法。不但覺得越小學習越好,還訂出了國小應該學幾各單字
國中應該學幾各單字。---事實上,大學聯考考出來的英文成績,好像也沒有整體上有進步,跟我人生中的英文程度應該是有極度相關----怎嚜考還是爛。
然後台灣著名電機系博士與作家李家同前幾天寫了篇文章
聯合: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批判台灣國小國語教學教的太難----(其實我認為沒有內容難不難的問題,只有教法與考試的問題)
引起一堆人說嘴---有興趣的話去看聯合報前幾天的論壇與意見
李家同主要的論點就是這種文字修辭法的分類方式根本不需要(在國小)教
當然許多人同意這樣的看法
還引發立法委員質詢教育部長時 拿國小的國語與社會科來問教育部長----
中時:修辭學 一堆高官鴨聽雷 小三社會題 教長也不會
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問題可以討論。例如李家同的那篇考卷是從哪裡出來的
我就有點想知道。如果是國小老師出這種考卷,我會說這老師沒資格也沒sense
如果是校外的補習班,那我會理解。因為他們在迎合某些家長胃口,
連教師參考資料的東西都拿來考,深怕來這補習的小孩
沒有考到(台灣某些家長的基本要求)一百分。
還有很多可以說嘴啦,不過我想說到這種現象隱含
有反對記憶性考題,反對死記的想法。這或許是好事情。
不過教改永遠只會在教科書上打轉。如果沒事情,那就沒事。
如果出事情,第一個被檢討的永遠是教科書的教材內容。
這從數學、、英文等學科教改的發展來說,已經「罄竹難書」。
不過,教材內容真的是重點嗎?
即使教材改的再簡單,只要教學的方式與考試的模式不改變,
我想上述的考題事件永遠會發生。
而且,看看數學這種學科只是弄一個比較注重理解方式的教學方法
就被批成這樣。
我看國語這件事情,之後應該也會一樣八。
台灣社會還是注重記憶大於理解力的文化。
考試題目大多數也只是考你記得多少,而不是你理解多少。
所以上述事件大概會有兩種走向
第一種炒一炒,時間過了就淡忘了。
第二種開始改教材,然後過一段時間,又開始認為教材太簡單弱智化學生
然後又改成比較難。然後重複...(西西佛又來了嗎!?---救命ㄚ)
然後套句小Q的名言「我注重的是那顆石頭」---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