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駐站作家撩慾教主之第十數發:他記得

  這晚(2010.3.31三)結束meeting,我回到研究室,又聽見原音傳唱的聲響。蘊釀情緒的開場白寫完了,老實說,我一直猶豫是否讓陳好的先生在此出場,這幾天每當我打開檔案,想開始交代陳好從事家庭代工的始末,總覺得應先讓讀者觀看她周遭的人事境遇,往後比較有可能理解陳好為何如此與婆婆、小姑相處。我手邊有一份陳好先生的訪談逐字稿,這是收到(另一位可親可愛的)口試委員黃宗潔老師給予的意見之後所訪談的:

父親的「他記得」如何和母親的「她記得」對話,說不定可以在更多地方去嘗試。父親如何看待新婚的妻子在家中和自己母親的磨合呢?說不定是另一種看待母親生命經驗的角度。(2010.2.26五)

「你怎麼看婆媳磨合?你當時知道婆媳在磨合嗎?」於是我破題而問。

陳好的先生首次接受訪談,他穿梭記憶的狀態跟陳好一樣,先是拉長了音說「我當時」,繼而表述自己的立場,「我沒有直接介入啦,她(母親)要她(妻子)回來,有透過我跟她(妻子)講。事實上,我也不怎麼希望她(妻子)去中港路那邊車衣服啦,加班什麼的,弄到很晚才回來。

「你是擔心……」

擔心安全的問題而已啊。」陳好的先生認為,婆婆並沒有義務要幫妻子帶小孩,「反正日子也是這樣過,只不過你錢少一點而已啊。」哇,這種豁然的態度我從來沒有在陳好的話語中感受過。「載轉來厝裡做(閩南語:載衣料回來家裡車縫),在家裡再怎麼晚,至少我也放心一點啊。」陳好的先生不反對她賺錢,只是贊成她在家裡工作。

「剛結婚,她開始要適應這個新家庭的那種,不,不適應,她會跟你講嗎?」我意指婆媳磨合。

不適應,當然都是會有啊,怎麼會沒有。

「她會跟你講嗎?」我想確認陳好的說法,她說自己從未向先生抱怨婆媳或姑嫂的事情。

很少會講些什麼啦,」還真的。「就是有時候會,嗯,講話會有些衝突啦,」咦?他是指夫妻嗎?我問的是婆媳耶。「因為兩個人從不同的地方,然後生活在一起,對不對。嘿,你在幹嘛?」我打逐字稿時已經忘記自己在幹嘛,可能眼睛看顧別處或手裡在玩什麼東西吧,爸爸斥喝我不專心的口氣真嚴肅,這正是我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做兵做彼久轉來(我當兵當那麼久回來),習性還是有啊,等於說一個比較保守、古板,一個(指陳好)就是比較開放那種型的。」至此,我確認他方才所言是指夫妻之間的不適應。「婆媳問題她倒是沒有給我操到什麼心啦,因為你(妻子)還是要順應人家嘛,她們(姑嫂)鬧得正不愉快時,我那時候說,頂多我們就去外面租房子。」是真的,陳好不會向先生抱怨人際關係的事情。

「她說新婚時沒有想到錢的事情,等到孩子都生出來之後,她想到以後的註冊費一定不夠。這個你怎麼看?」

其實,那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啦。」他接下來的敘述讓我釐清了她糊成一團的話語。原來在民國七十三年(1984)之前,家庭經濟由陳好的婆婆持掌,先生、公公的薪水都交給婆婆;之後,家庭經濟落在夫妻倆人身上,而公公的薪水仍然交給婆婆,於是陳好開始「如願」拚命賺錢。

cu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