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混雜文化與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藝術
講師:曾長生(台藝大/淡大/世新 助理教授;台灣美術院院士)
時間:2010年3月24日(週三) 16:10-18:00
地點:原住民民族學院簡報室(B310)
<演講大綱>
一、前言: 美洲多元文化的類型
1、加拿大的拼盤文化; 2、美國的大融爐文化; 3、拉丁美洲的混雜文化
二、拉丁美洲的原始美學---從野性思維到魔幻現實主義
許\多原始部落在進行祈求時,其儀式與藝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巫師戴特製的服飾和面具,所呈現的象徵圖式,是人類最早的寓意符號。美洲的印弟安人儀式往往帶有舞蹈、歌唱和擊鼓。
馬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都崇拜太陽神,也都有進行過活人獻祭儀式的歷史,殺人獻神活動,除了隱含教人服從、敬畏、認同等意義外,主要是教人敢於戰鬥,敢於死亡。至於眾人先圍著犧性者跳舞,乃是能夠激發情緒,使人亢奮起來,這種經祭司精心安排的感官侵襲,以後就演變成狂喜的嘉年華會。
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當印弟安人跳起被改編具有天主教味的宗教舞蹈時,心中還是惦記著光榮的祖先。如今,印弟安文化、西班牙文化和非洲裔文化,已成為拉丁美洲文化的三個源頭,此三大文化的匯合,影響了拉丁美洲的文化藝術,這就是神奇美洲的現實。
源自歐洲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混合著拉丁美洲的雜種文化,轉化為世人所熟知魔幻現實主義(Magic Realism)的風行。林飛龍(Wifredo Lam)可說是多元族裔具体化表現的代表人物。
1、信奉超自然力量的美洲原始文化; 2、原始藝術與野性思維; 3、原始主義與現代藝術; 4、原始美學中的象徵符號; 5、羽蛇神是馬雅文化太陽神的化身; 6、太陽祭舞蹈中凡人與神靈相遇; 7、另一張臉乃精心構成的虛幻皮相之美; 8、從超現實到魔幻現實; 9、第三世界美學多元文化代表人物---林飛龍。
三、拉丁美洲現代主義的特色
1、「荒謬」與「魔幻」
2、混血雜交造就拉丁美洲藝術活力
3、由文學與藝術來尋找真實的認同
4、拉丁美洲現代主義策略
綜觀拉丁美洲現代主義,所採行的策略,不外乎結盟(Alliances)、併吞(Swallowing)、相對論述(Counter-discourses)、價值顛倒(Value inversions)、挪用(Appropriations)、混合(Mixtures)與雜交(Hybridizations)等。其中運用較成功\的,如巴西的塔西娜.亞瑪瑞(Tarsila do Amaral)所提倡「食人族」(Anthropophagy)的併吞策略、烏拉圭的華金.多瑞斯加西亞(Joaquin Torres-Garcia)所主張的「倒置地圖」(Inverted Map)策略,以及古巴的維夫瑞多‧林(Wifredo Lam)在<叢林>中所採取的挪用策略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知名例証。這也難怪西方現代藝術史家要稱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為「另類現代」(Other Modernity)或是「身分解放」(Liberation of Identity),甚至於還有人把活躍於叢林間而頻頻上新聞媒體的墨西哥與秘魯游擊隊員,謔稱為「後現代游擊隊」(Post-Modern Guerrillas)。
四、魔幻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關係
在超現實主義影響拉丁美洲的漫長掙扎歷史中,曾出現過許\\\多巧合的歷史性事件。巴黎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們,運用自由聯想來助長他們的實驗精神,而自由聯想的最深層即是「心靈自動主義」(Psychic Automatism)。在拉丁美洲,仍然有許\多印第安人維持著人類與大自然間交通的鮮活關係;巴黎文化圈對部落神話與習俗如此認真的探究,使得拉丁美洲的畫家深深受到鼓舞,這也促使大家在一九二○年代後期,逐漸形成一股強烈的企盼,希望建立起一種與歐洲及美國均不相同的拉丁美洲身份認同,當巴黎的超現實主義變成歐洲知識界的主要勢力時,許\多拉丁美洲的畫家卻已經開始轉而致力以大眾生活的題材。當拉丁美洲的畫家將超現實主義的激進並置的理念,運用於地方文化的特定暗示時,奇特的結合情景即出現了。
魔幻繪畫的荒謬概念,在一九八八年印第安拿波里美術館所舉行的「拉丁美洲的魔幻藝術」大展中,表露無遺,該項展覽的總策劃霍里戴(Holliday Day)在展覽說帖中稱:「魔幻藝術的特點就是交錯並置,扭曲或是合併形像與素材,如此可藉與我們正常預期相矛盾的造形及圖像,來延伸其經驗……,魔幻的因子可以包含在任何一種風格形式中。 」
五、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人物
1、巴西食人族宣言; 2、第二代超現實主義大師馬塔; 3、第三世界美學大師林飛龍; 4、拉丁美洲藝術中的政治詩學--三大師與墨西哥壁畫運動; 5、新一代的嘲諷哲學---肥胖的蒙娜麗莎; 6、構成主義通博論; 7、悲壯的卡蘿(母性/獸性/感性)---拉丁美洲女性藝術家代表人物。
感覺蠻有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