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禁鋼管表演


這個景象怪誕地好笑。 

清晨從Pulima藝術節替我安排的飯店沿路走進高美館,看見了這標誌,一個符像化的小黑人俏皮地咧嘴斜抓著一根條狀物。小黑的頭部比例比起「牙籤插貢丸」好些,但若是以「畫人」心理測驗標準看來肯定得討論一番(少了耳朵、肢體細節、眼球,比方說),小黑的幼稚表情又讓人不免覺得「這傢伙倒底在開心什麼?」乍看之下,這標誌似乎遺漏了重要元素,掃帚的刷帚?旗隊的旗幟?直到發現了他的文字宣示:「禁鋼管表演」。

無論如何,這個標誌去除了性別,缺少了女性魅力(當然我們可以輕易地被批評是「物化女性」):女體、即將蹦開內衣波濤胸湧(但這個「即將」從未發生)、神奇般脫不完的底褲、刻板的長髮、必備的俗艷眼妝、三寸不爛高跟鞋、飛踢旋轉、倒掛金鉤等必殺絕活。在電影中,賭場外圍的廉價沙漠酒吧裡,女舞者的低腰底褲會摺滿美金紙鈔,或是在經典的「閃舞」畫面——從頭頂潑下一桶水(應是ice bucket challenge的始祖),接著這位女舞者全身濕了。 

印象中奮力不懈的處女座女歌手大腿內側磨到破皮黑青,昭示原先西方進口的情色想像,搖身一變成為本土流行運動。從舞蹈教室到南國移動舞台霓虹鋼管秀,不變的是一位女體圍繞著一根鋼管單調且令人暈眩地不停旋轉(抱歉)。 

但這些畫面想像都沒有。
這個景象變得怪誕好笑。「禁止鋼管表演」,那麼得先存在有著鋼管才行。首先得先排除豎立這個標誌的綠色圓管,但這種自我摧毀式的否定命題,將證明標誌只是一種「湯瑪森」(無用多餘但存在)之物(請見《路上觀察學入門》,唸完之後的收穫將帶領讀者朝向一種飽足荒謬又空虛悲傷。若你有一份忙碌的正當職業,比方說護理師,就不要看了,免得徒增人生困擾。)。終於,五根高掛高美館旗幟的桅桿精神抖擻地矗立後方。每一根旗桿直徑約有十公分,高有12公尺。真相大白。帶著不解的心情以及藝術空間式的真相大白。我對於這標誌(以及高雄人)有了一分敬意。

這個標誌如果發生在北美館,是否仍有這種想像與幽默感? 我這般想著。    cu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