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2009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

轉貼活動給所有關心『農再條例』的捧油~

大約一個月之前,關心農村再生條例的朋友們心情大概都和我一樣忐忑。立法院的會期將要結束,農再條例到底會不會強行表決?
會期結束了還加開,一連著幾個禮拜心情都懸著,好像能做的都做了,譬如說明會、連署、媒體投書、公聽會動員、拜會官員立委總統等等,我們所希望能藉之扭轉情勢的;
但是又好像還有太多想做的還沒有做,好比在陽光燦爛的時候到田裡享受金黃稻香之類,我們不希望農村失去的。
還好,懸崖勒馬,我們(包括看信的你!)的努力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回想起年初,每回在行動前的聚會討論之後,宣布散會的結語大多會是:【如果農委會知道竟是像我們這樣一群先前毫不相識、沒有組織的網友(烏合之眾?)搞的,應該會氣到吐血!】
我竊喜著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為農村做一點努力,還可以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下面一篇文章【在懸崖邊停格的農再運動】是曾旭正老師所撰,推薦給大家閱讀,
另外要強力放送的是【2009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尤其是還有暑假的年輕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師資陣容堅強,各個是大咖名嘴還不是最大的賣點,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請搭配胡德夫的美麗島作為背景音樂),台灣的農村才是我們最關心也最醉心之處。
農村不那麼抽象,農村也不遙遠,花幾天的時間你可以重拾起和土地的連結,盧建銘老師曾這麼說過:

校園就在土地上,知識就在田野裡,所以我們只有透過勞動和耕作,才有機會能夠收割真實知識的果實,這些果實味道甜美,而且帶有一點鹹味,甜美得像是一種希望和浪漫,鹹味是我們流下來的汗水。面對臺灣的土地和田野,不只是在冷氣房裡看紀錄片和掉眼淚,行動才有力量,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來建構這個世界。是面對真實問題之後的行動,是持續的集體行動。

期待你和我們一起行動!

〔在懸崖邊停格的農再運動〕
<曾旭正>

各位農陣及關心農業的朋友,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最近半年來,是怎樣的一份心思?關於台灣農村,關於台灣土地…
從2008年12月18日,幾位成員針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一讀而召開記者會開始,至2009年6月16日立法院休會,確定農再條例不可能在本會期三讀,正好整整半年。我們讓這個原本大家認為國民黨一定會強行過關的法案暫時停下來了,這是運動之初不敢想像的,但它成為事實。一切暫時靜定下來,停格在懸崖旁邊,稍可喘口氣的我們,回過身來探看,不自覺地驚出一把冷汗!在驚訝之餘,總想了解是什麼條件、凝聚了什麼樣的力量讓事情剎時停格?趁此時刻想想這些,或有助於我們展望後續的腳步,整軍再戰!且讓我們先快速地回顧這半年來的幾件大事,理理運動的脈絡。

2008年
12/18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一讀「農村再生條例」,農陣舉辦記者會反對。
12/22 北投社大承辦「農村願景會議」,重點討論農再條例的問題。
12/24 「農村再生條例」民間版首次討論,此後透過網路及聚會多次修訂
12/29 東勢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討論會」,農陣成員參與
2009年
01/16 美濃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討論會」,農陣成員參與
02/08 農陣在淡水舉辦「農再春宣種籽培訓─北部場」
02/22 農陣在土溝舉辦「農再春宣種籽培訓─南部場」
03/12 潘孟安立委於立法院舉辦「農村再生條例公聽會」
03/13 高樹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農陣成員參與
03/15 農村陣線舉辦南北網路會議,決議發起網路連署
03/16 「不要說再見 -- 守護台灣農村聲明」網路連署開始
03/26 立法院舉辦第一場正式公聽會,農陣動員參與
04/08 農陣成員拜會經建會陳添枝主委
04/05 馬總統訪美濃,針對農陣成員提問表達基本看法
04/08 聯合報刊出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
04/13 社造界與社區大學聯名召開記者會要求「農村再生條例」審慎修訂
04/17-22 水保局閃電舉辦11場「農村再生公聽說明會」
04/23 立法院舉辦第二場正式公聽會,農陣動員參與
04/29 農陣成員進總統府與馬總統討論農再條例
05/14 農陣針對國民黨提出黨政協商版,質疑立法程序不正義
05/26 苦勞網與環資協會等團體合辦「三小媒體網路直播媒體計畫」
06/02 農陣分別拜會國民黨黨鞭林益世及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
06/16 立法院會期結束,確定本會期無法三讀
06/20 農陣開始籌備「夏耘」行動,七月底將進行農村調查

猶記得02/08在淡水舉辦「春宣」培訓時,請陳錦煌醫師來作末尾的綜合討論,他主張要設法在這個會期將法案擋下來,當時的直覺是「根本不可能」,沒想到半年下來,真的做到了。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國民黨未強行三讀?也不知道我們的努力實際發揮了多少作用?但這過程中確實有許多不同於往的經驗,隱約看到一種獨特的力量,對應著我們的聚合狀態,實在值得探討。
從運動的手段來看,半年來我們採取的具體行動有下列幾類:記者會、媒體投書、地方說明會、拜會遊說、參加公聽會、小規模動員農民、協助媒體報導、網路連署、網路會議、網路論壇、出小摺頁。這些手段是我們在很侷限的條件中隨分隨力發展出來的。譬如,因著主流媒體受制於水保局的置入性行銷而少有報導,我們只好「另闢管道」,透過網路來傳播消息、凝聚關注。因著力量微薄,只好一再「借力使力」,譬如藉著農委會一再宣揚示範點,而揭露示範點的無奈與設計缺失;藉馬英九下鄉的座談場合到場提問,主動創造議題;再藉馬英九的發言來對主管機關拉高訴求。比較起來,我們能主動出擊的就是爭取與有力人士溝通的各種機會,從最初找兩黨立委,到找經建會主委,乃至進入總統府,都是盡可能透過各種管道,用最真誠的文字、最堅定的態度換來的。
從組織的角度看,我們極其鬆散,但竟然能夠發揮力量,一定有其神奇之處。譬如外界一直好奇地問:農村陣線的辦公室在那裡?發言人是誰?領導者是誰?怎麼聯絡?被問到的人每次都只能笑笑地回答說沒有!沒有辦公室、沒有單一領導人、沒有固定的發言人、沒有確定的聯絡電話,但行動卻能一件接一件,怎不視為神奇?除了沒有明確的組織,甚至也沒有固定的行動項目,但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匯集應有的力量發為行動。網路連署是在一場南北會串的網路會議中決議後就立即展開的;動員參加水保局的11場說明會更是在沒有會議就靠網絡留言認領就舖起遍及全國的行動網絡了。
沒有組織沒有領導,大伙兒卻能集體行動而不失方向,靠的是什麼?我想,是因為敵人(一部非擋不可的農再草案)所立的山頭非常明顯,而我們的堅持又極其正當。農再條例本身大有問題,連在公部門裡都有高階的公務員看不過去而透過管道提供我們許多資訊;針對我們提出的質疑,農委會迄今仍未曾提出正面的反駁,始終只是心戰喊話似的回應,但心戰的言詞喊久了,連喊的人自己都沒信心了,當然缺乏衝刺過關的勇氣。所以,我認為在這一次運動中,我們發揮的作用之一乃是展現正念,說清楚對的事是什麼;而我們所用的手段也是它:展現正念,說清楚對的事是什麼。因此,當農委會企圖模糊地用社造來掩護農地變更時,我們不被迷惑;當農委會用「由下而上」的口號來掩飾膚淺的硬體建設時,我們直指核心。
進一步想,我們的正念以及堅持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因為土地給我們力量,農民給我們感動。如同培慧觀察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田。」基於珍愛心中的田,我們義無反顧,卻能殊途同歸!我們甚至沒有財務問題。到目前為止,不曾特別募款,一切都是自掏腰包做自己做得到的。世榮說的:「我們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是我們是近年來最有實踐力的一群人!能夠、而且也敢於實踐,才有可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我粗淺的估計,在這波運動中,有數十人會每天關注農再的狀況,關注行動並積極思考;有數百人定期上論壇看留言,或參與或旁觀討論;有數千人不定期造訪小地方、大群組論壇了解最新的情勢變化;有數萬人已得知農再條例的訊息,必要時願意出力投入。這些力量或大或小、或近或遠,也常常流動,但逐漸匯集,如同涓滴小水散在各處時看不出它們的踪影,但匯集了就成為小水塘。小水塘能做什麼呢?有了小水塘,植物就來了,蟲魚鳥獸也有了棲地,生命自然在此熱鬧起來,活潑潑地。也許你會進一步疑問:小水塘改變得了更大片乾涸的土地嗎?有什麼價值?我想說:二十年來從事社會運動的人,不管社會領域或政治領域,總是習慣於結構性的思考,期盼的總是透過革命式的行動來翻轉結構,但二十年下來,距離願景是更近或或遠?社會運動者甚至也曾經執政過了,究竟翻轉了什麼?對根本的價值護衛了多少,延續了多少?綠化大地的大志向也要從小水塘作起,只是,小水塘自有它的道路,不再是舊樣的心思!
在農再條例草案惹起的風波中,最有價值的乃是讓我們集結起來,有人稱我們為「一群善良而勇敢的人」。我們的集結已經看到令人欣慰的成果,農再大戰的停格只是其一,有人還因此確立了自己的志業;有人開始合作走進農村;有人持續在都市欣慰於農村問題得到關注。朋友呀!我們的初衷仍是「珍愛土地、尊重農的智慧」,不變地讓我們繼續走下去,春宣之後有夏耘,秋天來的時候或許可以收穫,冬天沒有那麼冷,可以修修房子,想想來年的春…。
最近,最需要你關注的就是七月底的「2009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我們希望由此展開入鄉之路。請您幫忙想想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也想想您能支助什麼?無論如何,為台灣農村付出一點你能給出的吧…握手!加油!

8 則留言:

屁紅 提到...

不知道是我阿呆
還是我嘴賤
這些調查我雖然在立場上支持
不過如果這些調查能發揮什麼作用
農民們不會發現嗎?

而且這種蜻蜓點水式的調查能看到什麼?
如果調查者沒有參與一整年的播種耕耘施肥
收割儲存販賣等過程
去農村不到一個月又能看到什麼
或者調查者帶著什麼觀點去調查而得到什麼
(這樣的短期調查是否只是在印證調查者自身的假設呢?)
這都讓我有點懷疑

農村到底需要什麼調查?
(這跟農委會的調查有什麼不同,差別在哪裡呢?)
差別是農委會沒有像上述文字中的農村
成了某種重大的貢獻與充滿智慧之地。
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這麼多農村的青少年
試圖離開甚至是逃離農村的生活呢?

當然我還是支持這調查
只是我不期待這會發生什麼改變於農村
如同政府的農再條例!

白蘭地 提到...

說真的,我也不認為這樣的活動能做到或改變甚麼,
只是總比眼睜睜看著農村破敗,身為知識份子卻無能為力來的強。農村的美或農村的好,總的要待過、經歷過一段時間才知道。
或許正是過多的誤解或過度的想像,
才造成一個令人遺憾或啼笑皆非的法令

就像文末所言,這只是一條「入鄉之路」,重點在幫忙想想還可以做些什麼?還有自己能支助什麼?無論如何,為台灣農村付出一點所能給出的,我認為也是無妨。

mychichi 提到...

我也同意北蕩

或許這樣的活動不見得能做到或改變什麼
就如同很多事情被做的時候
從來也沒想到它可能會對什麼造成影響或改變了什麼

或許這樣的活動
是在創造某種「機緣」
讓某些人有個機會、有個理由、有個場合
可以去靠近農村、農民以及社會政策

至於會有什麼後續因果效應
似乎也比較像是人去賦予的

屁紅 提到...

或許是我悲觀
不過我也不知道這些活動有什麼幫助

就如同那些所謂的政策難道就被認為是阿呆的政策嗎
我想也很有很多人相信這個政策的
也有農民喜歡這個政策的
如同相信這個運動的人一般

至於讓人多接近農村多理解農業政策
當然是好事

只是那是以誰的觀點來接近農村
農村又只是要以什麼樣的面貌來迎接這些接近的人呢?

而這些所謂的入鄉之路又是什麼東西呢
農村從來一直在哪裡
以前用大便澆菜葉然後賣給人
現在噴農藥於蔬菜上也是賣出去
鄉村一直都在
作為一種相對於都市的存在
並供給這些有的沒的

我想我前篇的回應也沒否認這個活動的可能
只是我厭倦這種用一種簡單分類
與過境式的調查
且過度美化農村的方式來建立另一種
農村想像(雖然他們想要打破所謂的農村想像)

我想要說
農村不是那樣的美麗
不是那樣的充滿智慧
但也不是那樣的骯髒
不是那樣的低賤不堪

對!農人是辛苦的
對!勞動需要受到尊重
這些都沒錯!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勞動的
也不是每個人承受的起那種勞動方式
例如到了初冬我家鄉滿山都是黃澄澄的柳丁
那景象真是美阿
對於旅遊者可能會讚嘆那美麗與豐收
而工作者在踩收時
輕鬆的工作是每天在柳丁樹叢中
將一顆顆柳丁人工踩收
(柳丁沒辦法機械踩收)
每一顆柳丁需要剪過兩次
一次是將柳丁從樹上剪下留下一段枝條
另一次是需要把果實上的枝條與果皮剪齊
對於踩收者需要把柳丁樹上每一個柳丁都剪下
不管是低垂到地面上還是高高掛在頂端
這爬上彎腰蹲下的動作得持續八小時
然後連續好幾天(通常身上會貼些沙龍吧絲之類的,因為都有酸痛或傷)。
如果還幫忙別人家踩收
又是要好幾天。
這些通常一天工資吧百元到一千元。
(一年只有這時候有這種工作)
這是輕鬆的喔

粗重的像是把剪下的柳丁一箱箱搬到卡車
停放的空地秤重再搬上車(或者直接搬上車)
一箱柳丁重約27公斤就要搬兩次到三次
一天下來通常可以採收個幾百箱吧
假設兩百箱好了
一天下來抬柳丁的人經常就吃不消了
(這種粗活薪水也最多兩千,最多!)

這些工作誰要作阿?
那些口中喊著真愛土地尊重農人智慧的人
承受的了這些粗活嗎?
或許一兩次可以
每年都要作他願意嗎?
如果願意我發至內心尊敬他佩服他

我也曾遇過來我家剪柳丁的朋友們
只是剪下他們手邊可以剪到的
太低的太高的他們都不剪
對他們而言是有趣的農村體驗阿!
然後我們得再剪一次!

農作與勞動是什麼
又為了是什麼呢?
說穿了討口飯吃
至於那些口號
與到農村揮一揮衣袖看不到什麼東西的調查
我想!省了吧
有人來作義工可能還比較受到農家歡迎!
(前提是不要只挑簡單的作阿!)

mychichi 提到...

我自己在跟著農(工)人一起,僅僅工作兩個星期後(我相信自己雖然做的不算太好,但不是只有挑簡單的做,阿姨常常要我不要那麼認真,慢一點),因為每天都累到爆肝,升起一股很強烈的情緒,覺得應該要讓更多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事情,不是像以前的我,只知道吃。至於為什麼要讓人家知道這個事情,我真的也沒想太多,就是有一股衝動,還有生氣。

後來接觸農民愈多,慢慢知道,這裡頭勞動還不是最辛苦的,甚至有的時候,勞動還會帶給人某種踏實感,看到作物生長,也會給人喜悅。但有的時候更辛苦的是後面銷售的問題。

在產銷的過程中,農民常常會經驗到「被糟蹋」,被中間商、被消費者。

中間商掌握通路的優勢,而把精力大半耗在農事的農民,很多不愛也沒多餘氣力去折衝、去算計。於是,價格常常就是被中間商所決定。

我講的這些真的都是老梗,老生常談,但是真的在裡頭看到中間商或消費者在講價格時,怎麼貶抑、糟蹋人,糟蹋種植心血時,我真的無法僅僅只是去「觀察」、「欣賞」這裡頭的「談判文化」。

我可以理解,大家想買到便宜的東西,只是不懂,為什麼要透過糟蹋別人的方式。舉個例子來說:

上週在台北某個農產品市集的攤子上,有個消費者先用輕瞄帶點不屑的神情(很抱歉我的描述能力不夠),要人家秤一些甜菜根,等農民報上價格給她,她從自己的錢包裡,掏出一張紙鈔跟一個十元硬幣,然後用丟的,真的是用丟的,把錢丟到攤位上,而這個110元,離原來的售價,還有一段距離,顧攤子的女孩跟這個人說不好意思啦,這樣不行啦,這個人又從錢包裡掏出另一個銅板,又是用丟的。

在這樣的互動裡,農民經驗到什麼呢?而消費者究竟把農民當成什麼來對待呢?

我甚至不忍也不願意去分析,為什麼那個「丟錢」的動作,是如何成為一種「糟蹋」?為什麼它不會是種好玩的遊戲?

記得以前豬頭老師曾講過,學人類學至少讓你能獲得「尊嚴」,大概這類的話。我在想,一些不願意讓子女從農或做工的父母,會不會也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比較有尊嚴的討口飯吃?可以因著自己討口飯吃的方式,在這個社會比較會被尊重對待?

不過我對於要去參加調查的人,以及這樣的調查,態度是比較樂觀的。縱然可能其中有些是乘著什麼「有機、樂活」的潮流而來,農村或農民,可能也被當作某種「他者」來滿足其自身。

不過我總天真地認為,這些人會參與這樣的調查,不是隨機的偶然,或許他的生命裡有某些事情帶著他來;有某些什麼,這樣的活動,才能對他起了召喚的作用。我也願意相信,這樣的活動,就是一個認識自己與認識彼此的開端,雖然也不能保證,接下來究竟會怎麼樣。

不過說到那個調查,我還真同意屁紅。蜻蜓點水的拜訪,聽聽農民講講話,有可能會讓農民覺得挺新鮮的,生活多了些變化。或者有群「年輕人」或「知識份子」,來聽她們說話,也會讓農民覺得挺開心的。不過就是跟著農民一起工作、一起吃,可能還實際點。

只是要「招待」一群「外行人」,教會她們怎麼用剪刀,怎麼分辨哪些可以採、哪些不能採?又要費一番功夫就是,不過那個過程又恰恰讓外行人跟農夫自己知道並肯定,採柳丁絕對是門很專業的事情。

屁紅 提到...

辛苦了 買雞雞

不要勉強自己

有些工作需要天賦與訓練

有些事情也不太需要生氣

換個角度想

那個消費者的談判與削價

也只是為了他自己的生計著想

農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掙到一點溫飽

你對盤商問題的觀察我不能同意再多了

嗯 就是這樣吧!

白蘭地 提到...

關於屁紅精屁的見解,我也是再同意也不過了。
不過身為「農家子弟」(當然比不上譬紅來得深刻,但令尊也是傳說中開轎車的農夫)我覺得有義務不得不再度跳出來。
關於放下專心務農這回事,最大的掙扎在於作物盛產收成時,自己食用生產過剩,賣到市場又沒有好價錢,所以我覺得有道德與責任的中盤商,勢必得有良好的倉儲及冷凍設備,以備一年四季都能以平穩的價格,供應品質可靠的食物來源。
然而相對於某些人來說,從事農務勞動不只是餬口飯吃而已,離開土地、離開勞動的生活,才是最令他們難以忍受的坐立不安(例如令尊就是),就算是坐擁山林的田僑仔,相信也需要一小塊供給個人農作勞動的菜園田地吧!?
而對於單純務農來說,或許不懂精緻化、產銷或觀光經營的人,反而是種推拖而將自己導向一絕望的境地而已。
農村再生條例某部分或許是農民的期待,也是我們期待農村活化的一線生機,不過怎樣都沒有人希望就此搞砸,不是嗎?

屁紅 提到...

「關於屁關於屁紅精屁的見解」

哈哈哈 好說好說

我當屁很久了

要我不當屁我還不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