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一篇谷阿莫的「X分鐘看完系列」刻意以「淺描」(thin description, G. Ryle)來反諷這類「灰姑娘式」的虛偽命題:「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徐重仁2017.4.11),那麼《無懼女孩》(Fearless Girl)則是謀略地逆向建構一則童話寓言。這兩者都涉及了「侵權」主題,並且後者暗藏更高深的狡猾算計。
2017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在美國曼哈頓金融特區有了一尊新的塑像,一個130公分(50英寸)高的女孩銅像綁著馬尾昂首插腰氣宇非凡地望向前方「蓄勢待發的銅牛」。這個女孩銅像創作者Kristen Visbal也是一位女性,照她的說法:「這尊銅像正發出一股強烈的女性力量氣息。(The piece is pungent with Girl Power!)」出資《無懼女孩》是一家總部設籍在波士頓的資產管理公司「道富環球投資基金」(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SSGA),藉此彰顯「領導高層的女性力量(the power of women in leadership)」,並且呼籲金融業「讓更多女性躋身董事會高層( greater gender diversity on corporate boards)」 (見一、二、三)。
問題來了。4月12日這隻重達3.5噸的《銅牛》(Charging Bull)滿肚子怨氣已經憋了超過一個月。創作者Arturo Di Modica表示自1989年至今近30年來,《銅牛》象徵著「世界上的自由、和平、堅強、力量與愛」,如今卻因這《無懼女孩》而平白無故遭到扭曲侮辱。Di Modica的律師團表示沒有任何人會反對提倡兩性平等,但《無懼女孩》已經顛覆了原先《銅牛》的意義,矗立在小女孩的前方,《銅牛》不再代表著積極樂觀的象徵,卻被轉換為一股暗黑力量與威脅。一夕之間,《銅牛》的命運改變如此(反年金改革的「八百壯士」應該很能同理這種心情),「英勇女孩面對怒氣沖沖的蠻牛」形象牢牢地抓在華爾街的路面上。「《無懼女孩》在沒有得到Di Modica同意下設立在《銅牛》面前,消費了《銅牛》並且違反其著作權。」律師團如此表示,並要求將《無懼女孩》移至別處。「我們希望和平解決,但不排除提告的可能性。」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柯林頓女兒Chelsea Clinton以及女性演員 Jessica Chastain都在這兒拍照上傳推特,顯然「女性力量」是當今不容懷疑的價值。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在3月公開宣稱《無懼女孩》「挺立於恐懼與威權面前,卻能找到自己的力量堅持下去。她在我們極需鼓勵的當下激勵了所有人。」面對《銅牛》律師團的要求,市長站在《無懼女孩》這一方(不然咧?他有選擇嗎?):「男性不想要女性佔有一席之地,恰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需要《無懼女孩》。」(爾後,紐約市長表示《無懼女孩》可以無懼地持續站在這裡直到明年三月的國際婦女節。)
真正的問題現在才開始。只要《無懼女孩》站在《銅牛》面前一天,《銅牛》就持續遭到污蔑、侵權、詆毀。《銅牛》的商標、著作權、創作理念被塗抹;一件藝術品的價值真諦被整個竄改重寫,《銅牛》甚至成為「勇者無懼、女性平權」正義戲碼裡永遠都必須存在的醜陋壞蛋——女性樂見主體性得以伸張,而男性霸權在噤聲之餘推出一隻長相氣呼呼的公牛作為替死鬼也是剛好而已——終於,《銅牛》成為《無懼女孩》二次創作下的悲劇配角。但是反過來設想,「如果《銅牛》真把女孩趕走,那麼《銅牛》便貨真價實地代表了男性霸權的價值觀。」的確,沒有人能夠忍受一位勇敢且無辜的小女生屈服於威權的暴力之下。從挺身而出的女孩視角出發,《銅牛》所代表的「自由、和平、堅強、力量與愛」等原先價值不曾存在過。牠在《女孩》的二次創作下被消費,並且遭到「雙重束縛」。
但《無懼女孩》果真純潔無辜?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紐約街頭陷入毒品、愛滋病,以及高犯罪率的困窘局面,兩年後《銅牛》創作者Di Modica耗盡35萬美金家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這尊「暴衝公牛」在未經紐約市政府同意下安置於金融特區,此一「游擊藝術」(guerrilla art)企圖展現美國人的堅強與力量,成為帶領美國離開困境的希望。紐約警察一開始將《銅牛》移走扣押但這一行動卻引來民怨,幾番波折後終於在輿論壓力下安置於此。(立委落選人表示:「在我市長任內曾三度想拆除。」)如此一來,《銅牛》有什麼立場要求移走《無懼女孩》?或是李建霖提出更具深度問題:「一位藝術家或是一件作品是否可以獨佔意義?」)
相較之下,《無懼女孩》表面上也是一項「游擊藝術」,不過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她是資產超過2.4兆美元的道富環球投資基金所委託製作。在《無懼女孩》腳下的圓形銅牌標示著一句話:「領導階層的女性力量,『她』帶來改變(Know the power of women in leadership. SHE makes a difference)。」但這個「她」(SHE)卻巧妙地一語雙關,「SHE」是這家公司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的代號。就這個角度看來,《無懼女孩》是一家上市商業公司委託製作的公關形象,訴諸「女性平權」此一普世價值巧妙地掩飾了這個商業策畫。於是《女孩》某種程度也消費了女性的形象——不畏強權(勇敢)、不向惡勢力低頭(正義)、柔弱卻堅毅(堅強)、純真而無畏(真誠)——恰好正是當代西方的核心價值。
這一切都在道富環球投資基金與《無懼女孩》的算計之下。於是,《無懼女孩》打著「女性平權」的旗幟,柔弱女孩攻無不克(就像強調「三歲自耕農」背後透露的是一個顯赫背景),以「SHE」之名無疑是一項操作下不容辯駁的「政治正確」。《銅牛》的男性創作者與如此陽剛作品,被一位趾高氣昂的小女孩(和她背後的商業性操作)紮實地打了一記悶棍。此刻的「陽剛」特質在這般處境中完全失去了回擊的力道。「我真希望可以親自將銅牛轉向(使牠不要面對女孩)。」創作者Di Modica這般苦惱。
這是一場「美女與野獸」的逆轉版本:善良的貝兒成為邪惡包藏禍心的小女孩,逼使原本具備良知的公牛成為兇殘性情的暴走野獸。《銅牛》30年來成為華爾街的精神地標,但自此之後並無法按照Geertz所謂的「跟著歷史漩窩走」(1995),而被架在一個進退維谷動彈不得的處境。又或者,那個詭計多端的小紅帽,一步一步地設計眼前的大野狼朝向萬劫不復的局面。《無懼女孩》建構了一則童話寓言,使得她可以以柔弱之姿勇敢無畏地爭取兩性平權,但一切都是算計。(而谷阿莫呢?如果她是一位開朗又柔弱、奶大卻低調的女子,鄉民會有不同的對待回應吧。——好啦,我就是這個「鄉民」啦!下回完結篇。)
參考資料:
著名華爾街銅牛藝術家指「無懼女孩」扭曲意義 斥銀行宣傳伎倆
seriously, the guy has a point
對面的女孩醜化我…華爾街銅牛趕鄰居 結果呢?
New York needs 'Fearless Girl': Opposing view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17: Wall Street Meets 'The Fearless Girl'
The creator of Wall Street’s ‘Charging Bull’ is criticizing ‘Fearless Girl’ for the same thing he once did
Fearless Girl v Charging Bull: New York's biggest public art controversy in years
Wounded by ‘Fearless Girl,’ Creator of ‘Charging Bull’ Wants Her to Move
Susan Hu臉書
5 則留言:
這真是意義疊加的絕佳例子,尤其是公牛的性別與「正向」,到無懼「女」孩跟背後的資本。
怎麼辦,這個案例真是喜歡到不行啊~倒是有點同情《銅牛》這時進退兩難的困境,但後續的發展更是令人期待啊!(耳邊響起:「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解開這困局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銅牛》移至《無懼女孩》的身旁,一同望向未知的未來難題。標題寫著:「等待三十年,終於你到了。」(「打不贏他們,就加入他們」的邏輯。用「並肩作戰」持續原有的價值。)
我認為銅牛要移到女孩楙面,面對女孩的後面,這樣的意思更有趣。也指向「女孩的背後」(的資本主義),但是又有我們被包圍了,蛋相互作戰的意味。
女孩「後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