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谷阿莫爭議」之第一篇:惡趣味作為理解的開展

第一篇:惡趣味作為理解的開展 

最近兩則新聞與評論引起我的重視:一是〈或許有一天,狂新聞和爆料公社會取代傳統媒體〉(2017.3.30),二是網紅谷阿莫(終於)被吉了。前者指稱新興媒體社群(作者列舉如狂新聞、眼球中央電視台、爆料公社等「新/類媒體」):「要不是透過網路匿名性和『大平台』特性,達成散播訊息的目的,就是藉由幽默、諷刺等不常被傳統媒體採用的『喜劇元素』,將嚴肅新聞輕鬆化,吸引大眾的目光(Chris Wang)。」作者指出21世紀的新聞資訊的來源(至少在美國)已從傳統的新聞台和報紙,轉而信任脫口秀的政治評論;相較於台灣,期許《爆料公社》這類新文類(genre)媒體的出現可以帶來正面的指標作用。(本篇文章見這兒,後轉貼至關鍵評論網。)  後者被片商/電影公司提告侵權一事則在鄉民社會普遍引起一陣熱烈叫好甚至撻伐氣氛(),並且以「智障」一詞指稱護航谷阿莫網路侵權行為的支持者(見這兒)。谷阿莫則是以自家風格發出聲明稿,辯護「二次(網路)創作」適用「著作權合理使用原則」(Youtube聲明八卦版)。谷阿莫侵權一事更是罕見地在網路社群中迅速被報導和評論(例如關鍵評論網一關鍵評論網二關鍵評論網三)。

新興(而且特別是小眾)媒體偏好訕笑、嘲諷、戲弄、反串這類網路生態文化,是二者的關聯性之一。特別一提的是,「反串」具備更為進階的譏笑樂趣,這也是為什麼當〈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臉書語重心長地貼出
各位朋友,最近有一獨派團體,名為眼球中央電視台,其假冒我們藍營人士,行各種醜化中華民國和國民黨之事,然而,許多我輩同道之士,仍被瞞在鼓裡,幸好在本委員會全力追查之下,終於找到這個獨派團體的馬腳了! [中略] 請各位藍營朋友別在被眼球中央電視台給欺騙了! (2017.4.18)
鄉民們都樂歪了,驚訝之餘只能留下「終於進入舊石器時代:已知用火🔥」的評語。
 

當貧富差距已成為貨真價實的階級社會時,「譏諷嘲弄」是一份生活樂趣,也是一項維持尊嚴的生存戰略:本末倒置帶來的荒謬效果成為面對殘酷真實的反制力量(《詮釋人類學》頁252)。一如書裡向《貓大屠殺》(Robert Darnton)致敬的章節〈鄉民懂得怎麼笑,那是他們特有的專長〉,「在冷酷無常的世界裡,詭計多端方能讓自己逢凶化吉。」這其中甚至獲得樂趣,而「改編篡寫」是諸多嘲弄技藝之一:
包括「效顰」(mimic)係指出於戲謔、愚弄、影射甚至摧毀性地模仿別人的說話與動作,以及「kuso」(惡搞)方式對嚴肅主題的改寫嘲諷,或對特定人事物予以重新改編和拼貼後,賦予嘲諷或取笑之意圖,化神奇為腐朽地逆向改寫原本的脈絡,重新賦予意義。兩者模擬原創皆經過精心安排,但卻刻意扭曲、編篡,以達到嘲弄樂趣及目的。(頁209)
3
Robert Darnton 《貓大屠殺》

於是,當谷阿莫幾年前發跡時(至少在那不對稱的姣好臉蛋曝光前——自商業化後的谷阿莫便逐漸脫離這種惡趣味,而多了一分矯情做作,至少狂新聞直白式置入行銷也不過15秒),獨特的鴨嗓(真的不是打錯字)刻意壓扁劇情的深度,使得意義變得膚淺難堪時,數百分鐘的劇情濃縮成「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這種擺脫舊世代諄諄教誨式的『雙重束縛』(double bind,G. Bateson)——從「年輕人不要怪政府」(徐旭東)、「我剛進社會只領9,000元」(徐重仁),到最近的退休警:「只領3-4萬沒辦法旅遊」、退休師:「年金改革要有同理心;花20萬到美國玩15天」等幹話語錄(這裡我就不放連結了,你不會想看第二遍)——確實描摹了年輕世代的困窘處境而獲得共鳴。谷阿莫極具辨識度的口白腔調彷彿重現真實世界裡的刻意矯情,這是展現當代社會市井小民對抗文化工業(一如不斷複製的電影情節),反抗大媒體指導性的「事實報導」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離奇劇情(包括反年金運動的豬隊友),並且脫離無法抵達的高貴性而歸返日常世俗。(杜象將蒙娜麗莎加上兩撇鬍子不也是?)於是,谷阿莫的「X分鐘看完系列」裡主角純真的內心戲不可避免地成為不懂眼前世界陰險狡猾的低能語彙。唯有看破這套人生大道理才能避開已經注定的失敗,因為未來已經宣告終結。

谷阿莫抽離出電影劇情中的「功能性結構」,並且偏頗地聚焦於此一功能性,於是每部電影都變得扁平而相似。但這種「功能性結構」正是當今社會既得利益者的核心信念。用這種角度看來,「谷阿莫爭議」不應停留在一種道德性的著作侵權(法律問題交給法官)——另一種維持電影「預告片劇透」(trailer breakdown)其處理手法卻意外地細膩充滿驚奇,例如Emergency AwesomeNew RockstarsHybrid Network(或許這才是電影公司期待的「二次創作」)——而是對那些陳腔老梗劇情表達反串的愚弄。小眾媒體有著它相對弱勢卻必要的存在價值,即便它以一種戲謔的形象出現,或是具倫理爭議。我們的命運本就是一場場戲謔游擊戰,用這種反諷或自嘲方式對抗眼前無力反抗的結構體系。 沒有人會因為《狂新聞》中透過google小姐語調說出「948794狂」,因而認同419「沒錢花」運動的訴求,這個世代的閱聽者對於谷阿莫「X分鐘看完系列」也不致於得出一個膚淺可笑的結論。(未完)

第二篇:華爾街銅牛與無懼女孩的二次創作:理解的疊加 (待續)
第三篇:「深信」的文化危機與「反社會人格」質疑(待待續)
cut

2 則留言:

屁紅 提到...

「於是,當谷阿莫幾年前發跡時(至少在那不對稱的姣好臉蛋曝光前——自商業化後的谷阿莫便逐漸脫離這種惡趣味,而多了一分矯情做作,至少狂新聞直白式置入行銷也不過15秒),獨特的鴨嗓(真的不是打錯字)刻意壓扁劇情的深度」

於是,當谷阿莫幾年前發跡時,獨特的鴨(真的不是打錯字)嗓(與不對稱的姣好白皙臉蛋,......)刻意壓扁.......。

鴨嗓要跟臉蛋的對比吧!?

田野工作者 提到...

哈哈,谷阿莫的現身高調確實讓鄉民愈來愈覺得並非是同一陣線啊。(還是我們這個「凡事以低調為最高原則」的部落格比較識相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