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我自以為)科技開展人性的可能!

最近「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就是「哎逼M」拉)在蘋果公司的哎作業系統(也就是哎歐S)
出了一款有趣的應用程式(app)叫作「思考」(think,網站在此)
這裏面有科技史(從古早時代開始說),以及對當代科技的介紹與思考(apple store app:think)



        裡面有些思考蠻有趣的有空可以去看看(蠻好助眠的,昨天晚上我試過)。前陣子光光妹不是說到一本科技史的書(也蠻好助眠的)「科技想要什麼」,裏面也提到一些概念跟這個國際商業機器出品的應用程式有些互相可以思考的東西。

        科技想要什麼的作者凱利(Kevin Kelly)指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的我們認為以為沒再使用的東西,其實都還有人在使用或者製造與賣售。而且科技有種特殊的「演化」過程類似生物學上的「離應」(exaptaion,原本發展出來的功能不是如此使用或者具有功能,但是後來才發展成有某種功能或者被運用到其他作用上)。也就是科技並非是一種線性或者多分枝的演化的累進過程,而是會有某種跳躍或者挪用到另外一種方式之上(這點跟湯馬思恐恩的科學的革命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

        我舉個例子,其實最早出現的平板電腦不是哎配,最早的平版或者說「個人數位助理」(PDA)最早就是1993年蘋果公司出品的「牛頓」(Newton)機。(我沒看過也沒用過,所以)根據危機百科的說法:「最初的Newton使用ARM 610 RISC CPU,具有觸控螢幕紅外線、手寫輸入(甚至支援草寫)等。使用的作業系統Newton OS。 而其手寫辨識功能為一大特點。蘋果公司對其的正式名稱為"MessagePad",而"Newton"則是蘋果公司對其所使用之作業系統的稱呼(Newton OS)。


其軟體有「Newton預置了多種軟體輔助管理個人資料,例如Notes、Names、Dates,以及其他小工具,例如計算機、換算程式、時區地圖等等。後期的程式更加改善,也加了一些新程式進去,例如Works(文書處理)以及Newton Internet Enabler,並附贈一些協力廠商的程式(如QuickFigure Works試算表——這是Pelicanware之QuickFigure Pro的簡易版)、Pocket Quicken(個人理財管理)、NetHopper瀏覽器、EnRoute郵件程式。有很多種Newton應用程式都能輸入/輸出桌上型電腦的常用辦公室套裝軟體與個人資料管理軟體之常見檔案格式;這主要是利用蘋果公司附上的Newton Connection Utilities。

所以說哎配與哎奉等再某種程度上完全不是新東西,但是當時發明出來時不太流行也不太方便使用。加上其他功能與技術並沒有搭配的很好(例如當時沒有wifi與3G無線網路),就消失或者沒落了一陣子。結果這東西幾年前被挖出來搭配新的東西,例如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就是用手指肉就可以觸控)與無線網路,結果一整個大賣。這種3G無線網路與電腦的搭配變成智慧型手機,i與哎配平版電腦,就是科技上「離應」的發展。

        而最近低頭族與滑滑樂現象被視為一種「癮」或者「症狀」。我卻認為這只是改變人類身體習慣的科技文化所邁出的一步而已。這跟用手拔草,後來發明鐮刀割草,現在用割草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人不會用手拔草(只是沒人想這麼累!),鐮刀割草是我們小時後的記憶了,現在一提到割草,馬上想到用割草機割(對了,豬頭你家的草又長了!9月要割一次,不然像個廢墟或鬼屋),誰會想用鐮刀割呢(除了螺姥!?)。


        從割草的方式來思考,我們的下一代應該不太會有用鐮刀割草的經驗(在我這世代也應該只有小時候還經歷過使用鐮刀,長大後根本沒拿過鐮刀了),但是他們應該還是知道用手拔草,在書本上看到鐮刀割草,只是要他們割草時他們立即想到的是找割草機,而不是用手或者鐮刀。

      所以現在的低頭族與滑滑樂也不過是操作機械方式中的一種,一種比較新的方式罷了。人不可能完全放棄面對面的溝通、語言、手寫字等等方式,只是傳統的方式會變得不太去使用或者成為書本上的一種「傳統」技術而已。將來或許大部份用「想的」(意念控制),但是會放棄語言、寫字等等方式嗎?我倒是不覺得有那麼悲慘,而是我們會多出很多種「技術」可供我們選擇。例如,以前溝通靠說話,有文字之後有書信這種東西,之後有電話,現在有電子信件與視訊,還有最新流行的Line app。我們放棄說話了嗎?(在捷運我幹嘛說話呢!?我寧可跟自己朋友臉書傳訊息或者Line一下阿!?我還是寧可跟我熟悉與喜歡的人溝通,這點應該沒什麼變吧!)

cu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