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點此:部落的國家型態
這篇電子報的修辭有幾處令人玩味:「筆者無意喚起宗教意識,而是說明幾經政治變遷之後,也像漢人社會一樣,原住民族開始透過宗教信仰,排遣對政治的疏離感。」我能夠體會"原住民透過宗教信仰排遣對政治的疏離感"這句話,畢竟從歷史的、政治的、及空間上的觀點,都能說明其邊陲性質;但漢人社會是否也有如是現象?或者是否有相關討論呢?或許大甲媽祖繞境的宗教現象可以舉例說明,但因筆者才疏學淺,留待後繼者提供意見。
若以歷史的觀點來看過去早期仍屬於"自治國家型態"的部落,宗教信仰與部落領袖通常是"政教合一"的情形,也就是說頭目具有某部份"神力"或至少是神與人之間的代言(不然幹嘛什麼祭典都要頭目祈福?!);或者以巫師或祭司的意見說法等同於為人處事的行為規範(禁忌)。如此看來,頭目或巫師本來在部落中就具有政治領袖般的地位,只是在傳統信仰日漸式微之後,這項部落政治領袖的功能及角色,漸漸地移轉到相對較"入世"的長老教會牧師身上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