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這個週末的功課


傍晚結束50分鐘的intake,整個人虛空攤在位子上。
滿腦子只想吃一塊cheesecake加一杯咖啡。讓自己獲得一些幸福感。

我想這週末一早我就得坐在研究室裡做功課:
intake report、唯圇那個亂七八糟的週一作業、主編稿、審稿、難民學姊的推薦信,
外加一本拉岡。按這種進度,我四月初應該可以讀懂一半的拉岡了。(好懂的那一半)
接下來還有兩本書的編輯、兩篇藝評、兩篇稿債、日本教授、一幅油畫,
再加上自己的書的出版,感覺年底我就可以提升等了。 cut
這位耶魯大學英美文學系教授講得好清楚。(這是大三課程,我想孩子們應該都瘋了。)
其中metonymy (轉喻)不斷出現(還記得這個字在哪出現過嗎?)
感覺好像所有的論述都繞了一圈回來。
[後註]:看完之後,我收回「好清楚」這句話,我整個人都糊了。

談到distinction b/w desire and need, 需要搭配滾石合唱團的這首歌

5 則留言:

屁紅 提到...

今晚完全擺爛
做完飯吃飽後
在家聽音樂
打電動
然後到現在
要睡了!歐業!好爽的一天
一周就爽今天!

屁紅 提到...

轉喻的概念其實從李維布留的原始思維就開始了
然後李維史駝也談過類似的概念(我忘了在那裡,記不起來),而李區在一本小書中很清楚的(也過於簡單了)解釋這概念(他用人跟獅子做比喻之類的)。再來就是寫文化這批人之後的發展了!
我能想到是這些了

屁紅 提到...

我竟然忘了葛茲!棒球去比喻文化就是一種轉喻!

田野工作者 提到...

我不太記得Geertz用metonymy這個修辭學字詞噢。他最頻繁使用的是analogy。或許google books查一下他生前的所有著作。

屁紅 提到...

我查了幾本就懶的查了!文化的詮釋出現一次,還是引用別人段落時出現的。地方知識沒有。後事實追尋沒有。Works and Lives出現兩次。豬頭記性真好。鼓掌!趴趴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