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聞話、文化


原文來源


原文來源
cut
我睡覺前看到後面一個返吠死的新聞,起床後看到第一個叫欲部長被嗆的新聞。
似乎感到有些莫名的關聯。

這個關聯不是實際現象的,而是在一種「普遍權利」與文化上的話語抗爭與爭奪。

第一個反媒體怪獸中,我當然支持此運動,但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在於學生透過某黨立委進入立法院並利用某些議事規則來發言與「罵」部長。這些學生的話語與正義凜然固然值得讚許,但是更仔細想想他們這個舉動事實上是不智的戰術。此次活動中,一開始學生是佔有某種「普遍權利」的抗爭與「正義與崇高」的話語位置。但是這次進入立院的事件,卻容易掉入一個台灣社會文化明顯的意識對立與撼動傳統文化觀念上的位置。翻成白話文,首先學生藉由民進黨立委進入立法院這舉動容易被打成政黨對立,再者以一個學生角色在立院用某些激烈的語言來與(長輩級、阿公級)的部長溝通,是容易引起社會大眾的反感。這就是文化的問題,學生似乎還沒思考到這問題。有些抗爭的學生在臉書上說,我們抗議這麼火熱,結果社會大眾對這件事情跟天氣一樣冷。某些問題就是他們很少思考文化社會的狀況然後轉化大眾來支持,經常只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喊打喊衝(不過這不就是學生該有的行動嗎!?)。抗爭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本來就是「動亂」,是他們不太想要的。抗爭運動是要去思考戰略,然後有戰術的前進與爭取支持。如果是「據理力爭」大家還可以接受,但是「得理不饒人」就不是大眾可以接受的。這種嗆部長,當下很爽,運動群眾很爽,發洩了對於官僚心態的不滿,但是之後呢?可能引發社會大眾的反感,這就是運動戰略上沒有考慮社會文化面的問題。(等著看各報的投書與網路評論反應!?)

另外一個吠死的問題剛好與前面一個有點相反(事實上,我認為如果操作的不好前一個運動也可能變成後面的情況),是文化力量壓過了所謂的「普遍權利」的話語。如果有看廢死聯盟執行長對這次孩童被謀殺事件的發言文稿(點我連結),我覺得很得體,中規中矩的,也保持了他們一貫的立場。但是台灣社會對於犯罪與死刑的文化意義並非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的,且這力量是極為龐大--尤其是經歷了白小燕案到最近多次酒駕蓄意殺人(不巧的就是有錢人撞死中下階層的人與吠死聯盟的這次發言不同)等事件,加強了這種「亂世重典」的概念。所以當這次台南孩童事件吠死聯盟又出來說話時,這種集體情緒剛好找到標把,成為情緒歸因的目標。諸學橫只是這股文化力量與集體情緒的代言人罷了!




2 則留言:

屁紅 提到...

清大現在出來道歉也是有趣的事情!?
我以為清大裝死就好!?(不過又變成「裝死」的校方!?)
裝死有個好處,基本上默認學生的行動
教育部或者社會大眾怪到清大校方時
又可以說:大學本來就是民主開放,容納各種聲音與活動。這樣就裝死下去,學生也沒事,又可以應付過去。出來道歉就是明顯不挺學生!
學生以後會理學校嗎!?

屁紅 提到...

平裹對晨維停的專訪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atest/10523816

辛苦他了!
那種衝突是很巨大與痛苦--他確實是某個程度當代社會苦痛的呈現(但是不只是他痛苦,很多人都很衝突與痛苦)
但是我想那些解決的方式應該無法在所謂的「學科知識」中找到的!我以為他的情緒與情感應該找另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