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我終於可以念這麼多書了。)
課程目標
每年在設計這門課時總是有幾個考量:這個兼具人類學訓練的本科學生需要知道什麼?他們有能力知道什麼?或者這麼說,我可以塞什麼東西到他們的肚子裡,可以讓他們覺得好吃、可以回味一陣子、不會太撐,而且負擔的起。我想讓你們感受知識思想的貫穿力有多強,如何用不同的觀點看見不同的同一個世界(有點弔詭),於是你們將來會有不同於其他人的見解和觀點。這雖然有點寂寞,時常被認為「想法很奇怪」,但習慣就好了。這世界上需要很多種人,你們若非這種也會成為另外一種。
如此考量之後,這門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星期一),我們主要以代表人物作為閱讀主題,分有1)這幾年非常火熱的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非常令人省思,但也有點過於自信的)正義講課,2)《文化史》代表人物普林斯頓歷史學系Robert Darnton的《貓大屠殺》(小紅帽如何在大野狼面前一件件衣服慢慢褪去?),3)2006年過世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詮釋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的《後事實追尋》(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準備好才出發的已知目的地),4)2010年甫出版的李維史陀側面傳記新書《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中文版居然在2011年底就上市了!), 5)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Theodore Bestor的東京人類學研究,以及6)網路專題的《鄉民都來了》(第7單元待決定,和同學們一起討論)。
第二部分(星期五)則是延請了目前就讀於台大、交大以及本系的博士生學長姐,一起和我們交流討論他們的閱讀心得。這些題材資料有民族誌影片、飲食研究、漫畫人類學、文化地景,或是身分認同。我們將會發現人類學理解已不再固著於傳統科目,而是有趣又嚴謹且發人省思的課題(至少我希望你們這麼覺得)。除此之外這門課尚包括一次參與演講。
這(應該,也希望)是最後一次在學院訓練中,授課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何用文化的角度去看世界(或者我們自身的人生)」的機會。當代的人類學任務不再是探尋遙遠異地民族的生活慣習;相反地,研究主題人物卻是你我所處的現代社會。人類學家依舊觀察、體驗、轉述、翻譯田野工作中所有生命記錄的一切、處境、歧視、文化差異與認同。或許某種程度來說,文化決定了一切,或許人類仍舊保有共同的情感和理想上的生存權力。作為一位高年級的學長姐,不僅要培養起沈穩持續的閱讀習慣和理解力,同時要掌握每一次書寫的機會,展現一種活潑、批評(並不忘讚美)的、自省的個人風格。我期待與你們在課堂上的彼此分享。
如此考量之後,這門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星期一),我們主要以代表人物作為閱讀主題,分有1)這幾年非常火熱的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非常令人省思,但也有點過於自信的)正義講課,2)《文化史》代表人物普林斯頓歷史學系Robert Darnton的《貓大屠殺》(小紅帽如何在大野狼面前一件件衣服慢慢褪去?),3)2006年過世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詮釋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的《後事實追尋》(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準備好才出發的已知目的地),4)2010年甫出版的李維史陀側面傳記新書《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中文版居然在2011年底就上市了!), 5)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Theodore Bestor的東京人類學研究,以及6)網路專題的《鄉民都來了》(第7單元待決定,和同學們一起討論)。
第二部分(星期五)則是延請了目前就讀於台大、交大以及本系的博士生學長姐,一起和我們交流討論他們的閱讀心得。這些題材資料有民族誌影片、飲食研究、漫畫人類學、文化地景,或是身分認同。我們將會發現人類學理解已不再固著於傳統科目,而是有趣又嚴謹且發人省思的課題(至少我希望你們這麼覺得)。除此之外這門課尚包括一次參與演講。
這(應該,也希望)是最後一次在學院訓練中,授課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何用文化的角度去看世界(或者我們自身的人生)」的機會。當代的人類學任務不再是探尋遙遠異地民族的生活慣習;相反地,研究主題人物卻是你我所處的現代社會。人類學家依舊觀察、體驗、轉述、翻譯田野工作中所有生命記錄的一切、處境、歧視、文化差異與認同。或許某種程度來說,文化決定了一切,或許人類仍舊保有共同的情感和理想上的生存權力。作為一位高年級的學長姐,不僅要培養起沈穩持續的閱讀習慣和理解力,同時要掌握每一次書寫的機會,展現一種活潑、批評(並不忘讚美)的、自省的個人風格。我期待與你們在課堂上的彼此分享。
教學評量與說明
1. 上課教室(應該在)A313討論室。
2. 一次或兩次口頭報告(兩人或三人一組,端視修課人數),共20%。
3. 兩次個人閱讀心得報告(不同於口頭報告內容,至少2000字,不得超過兩頁),共40%
4. 期末書寫(各組5000字)和海報製作,共40%。
5. 採「這就是人生!」隨堂點名制(老師高興哪週點名、何時點名就點名;我就是這種人別管我)。
閱讀教材
本門課將閱讀13本著作、一部電影欣賞,和一場演講。
課程規畫及閱讀書目
週次
|
日期
|
主講人
|
研讀內容
|
討論議題
|
1
|
2013.2.17
|
介紹課程概要、口頭報告、期末週五上課時間
|
||
2
|
2013.2.21
|
昀甄
|
影片觀賞及討論
讀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教師提供)
|
|
3
|
2013.2.24
|
徐達
|
☆Michael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看公視影片;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
|
到處都在喊正義,但正義是否獨一無二?
|
4
|
2013.2.28
|
228國定假日
|
||
5
|
2013.3.3
|
徐達
|
☆Robert Darnton 《貓大屠殺》&《百變小紅帽》
◎看《全民最大黨》(金斧頭與銀斧頭的寓言)
|
小紅帽的改變:從誠實善良到狡猾詭詐的文化性格改變
|
6
|
2013.3.7
|
皇湧
|
《茶葉戰爭》
◎看《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六集紀錄片
|
所謂「全球化」,在不同的時空裡,究竟如何展開?
|
7
|
2013.3.10
|
徐達
|
☆Clifford Geertz 《後事實追尋》
◎Geertz〈在翻譯中發現〉
|
不確定性:這是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
|
8
|
2013.3.14
|
Lameru
|
☆吉哈拉艾聚落的地景保育(讀本待決定)
|
|
9
|
2013.3.17
|
徐達
|
☆Lévi-Strauss《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Lévi-Strauss《憂鬱的熱帶》以及影片
|
諷刺的修辭:現代文明與野蠻思維的相互對照
|
10
|
2013.3.21
|
孝宏
|
☆漫畫人類學:《讀漫畫》
|
|
11
|
2013.3.24
|
徐達
|
☆《鄰里東京》
|
|
12
|
2013.3.28
|
建霖
|
《尋找文化身分》
|
|
13
|
2013.3.31
|
徐達
|
☆網路文化專輯:《鄉民都來了》
|
|
14
|
2013.4.4
|
清明節放假
|
||
15
|
2013.4.7
|
徐達
|
☆主題待決定(可能會念《全民書寫運動》)
|
|
16
|
2013.4.11
|
湘漪
|
☆《甜與權力》
|
|
17
|
2013.4.14
|
期末口頭報告和海報展示
|
||
18
|
?
|
演講(尚待確定)補期中考那週
|
8 則留言:
有人虐待兒童!(這裡有兒童嗎?)
報告豬頭
是Theodore C. Bestor
不是Bester
哈哈大學網站:http://www.people.fas.harvard.edu/~bestor/
建霖,3/28剛好我已請了休假。
Bester其實不錯ㄟ可以翻譯成
「更好」教授
就好像Turner可以翻譯成
「轉者」(行者,轉者!哈哈哈)
應該是「更太棒!」
金斧蔥:http://www.youtube.com/watch?v=ru1zJyUHt6I
達達
我剛好有看到這篇文章是在談論台灣文化
http://sinshi.pixnet.net/blog/post/40815946
其實還有這篇
(我倒覺得台灣消費者的想法很有趣阿)
http://www.kocpc.com.tw/archives/4599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