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霸凌現象


(點這兒進入蘋果日報全文)

當然,某種程度上,教育部長說這種話是不合宜的。
但是,讓我們再想想,為什麼「霸凌」是屬於學校的責任?
僅是因為「霸凌」的行為發生在校園,或是學生的身份?

在美國,偶爾會看見小朋友乖乖地(意思是很安靜)坐在辦公室前方的椅子上。
「咦!小屁紅,你為什麼坐在這兒?」
「因為我在等我媽媽。」
「那媽媽人咧?我怎麼沒看見?」
「她在校長室裡頭跟校長在講話。」

美國的校園平常並不開放。學校只負責知識教育。
關於品德的培養是家長的事。
孩子在學校鬧事,學校可以(暫時)禁止他來上學。
這下子麻煩的是家長。
我們的文化裡,關於德智體群美的教育理念,只是辛苦了教育者而已。
結果是,台灣的家長只負責把孩子送去學校,剩下就交給老師了。

換種角度想,「醫院」在權責分工上比起「學校」來得成功許多。
醫師只負責診斷病情,開處方籤和用藥須知,叮嚀病因。
但病人遵不遵守,醫師相對沒有那麼多責任壓力。
從沒聽過家長到醫院抗議:醫師沒把病人教好吃藥的習慣。
cut
豬頭很喜歡的一張照片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1992年的系館門口(偷來的照片)

1992年的系館門口,豬頭的「荒誕頹廢」同學(四大金釵?!)
看看階梯腳前那些不良習性,很難想像現在都已從良嫁作人婦。
瞧這位正在喝米酒頭的同學~她後來在舊金山可是每天陪自閉兒小朋友上下學的志工呢!
(即使到現在還是無法想像!)
結果這位小朋友耶誕節時畫了一張畫送給我同學:
耶誕老公公被一把菜刀釘在牆壁上,留了滿身血。。。
cut
現在不只是當初的時光不再,連系館也拆除了。
回想當年豬頭在海軍的521修復補給艦後來炸沈作為海底人工珊瑚,
感覺「過去」已經變為碎片瓦解了,連作為記憶的依靠都不可能了。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網路硬碟(請點擊照片)

screenshot_02
今天的新聞都是這個。Amazon.com推出雲端的網路硬碟。5GB免費。
(單一檔案最大容量是2GB),沒有Dropbox好用。
但是正好可以把手邊那些電子書檔案都放在這免費空間。
不曉得台灣這一端是否可以上傳,有興趣的同學回報一下。
cut
晚餐的湯(正餐就別拍了。)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阿....pah


聲控射擊遊戲--男版



美少女版

cut
想過關的人會瘋掉吧?!

好玩的演講!

今天下午跟著學弟去醃莖聽演講:「曹操墓」。演講者是中國奢摳院烤古所的老師。


墓道從地表到墓室有15米深。

墓室的3D模擬圖。(其實不大,後室放棺木的面積才長寬各3.85米見方)

演講內容中有一點豬頭最感興趣,也覺得是(唯一?)最具說服力:
曹操12月過世前稱「魏王」,2月下葬後稱為「魏武王」,10月曹丕登基後,改稱曹操為「魏武帝」。所以墓室中發現石刻文「魏武王」,代表人墓葬主人是在這8個月過程中埋葬的,並且又具如此墓室規格,在東漢末年恐怕除了曹操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第二候選人。
但整件事因為涉及河南省「非常積極」證明這便是曹操墓(藉以帶來觀光商機),反倒引起更多的疑慮。
cut
晚餐吃超大碗越南河粉。(飽到胸口的高度了。)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看來拍攝者沒意見我們就繼續放著好了!

感覺很嚴肅的(自稱)優雅紅學姊跟緊張的學妹(外加快睡著的學弟) 太安靜了!餅乾不敢吃

老師!有人偷吃!

我!謹代表女子足球隊宣示


蘭母路有回去玩樂阿!沒跟我說!

看來很多人這學期還沒吃過一頓好的 連丟垃圾都很優雅!

cut
田野經驗發表會之騾佬私密照大公開!(請點照片)——等等!為什麼按讚的都是正妹?

如果這樣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多好!


原文
cut
想的真簡單,不過也好拉
讓他們進入校園知道事情有多複雜
也是一種好事,才不會認為他們真的有辦法解決問題!

豬頭之一整天待在家裡吃什麼好呢?

今天起床已經十點了(到現在都還睡不好),週六也不打算去研究室了。
「在家逍遙一下好了。」豬頭想。

早午餐:鮭魚炒飯(很小一盤)。

晚餐:自製火腿三明治(還是漢堡?)

還不難吃。
(啊!四個小時後我才想起來,生菜忘記洗了!真是豬頭!)

豬頭的室友上星期跟我說:「我把工作都做完了。我今天最大的困擾,就是想了一整天還是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天才數學家

screenshot_02
(全文點進)

這影片豬頭拿給數學博士室友看,他說是大一微積分內容,但這小朋友還是很了不得。

室友說,哈囉大學數學系主任秋橙銅(點)今年在鳳凰衛視訪問時說,中國科學界最大的隱憂是把過多的資源給了老教授,年輕老師卻拿不到任何資源,但是他們才是生產量最旺盛的一群人。秋舉例今年自己才向哈囉大學爭取到兩位數學系老師的終身職職位,這兩位老師平均年齡不到40歲。

這所學校有很多天才,有20多歲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很多成就也必須依靠天才,但是反過來,天才不一定都有成就。有些後來什麼屁都不是!室友這樣說。(屁紅,至少你還是個屁。)
cut

豬頭之誰來晚餐之四川菜館是也

今天一整天寫到無力,也沒什麼進度(部落格倒寫得很勤奮)
懶得煮菜了,邀學弟一起上館子吃飯去。

正宗川式蒜泥白肉、乾扁四季豆、醬爆肉絲。好吃!(粉有週末的感結~)
cut
早個20年讓豬頭知道戰國時期的中國婦女就這麼開放,
豬頭現在應該是一位烤古學家或是快樂的體質人類學家了吧!
(對!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東東。羞~)

「山寨文化與全球經濟」之隨便說說與聽聽


這是自engadget中文版轉過來的資訊(請點進

這個資訊主要想批評是有關產業的「design for the dump」(丟棄式設計),主張產業應增加成本於產品的回收設計,而非一味地降低成本,到頭來卻壞了地球上的人類。這正好跟豬頭下一階段想要發展的「山寨文化與全球經濟」主題粉搭。所以豬頭決定花點蝕間談談這概念。

首先,豬頭的假設理論是,文化經濟觀點下的「經濟充裕條件」並非一代比一代好,相反地,正好是一代比一代差。20年前的大學教授薪資比起現在(領那鍋5萬多,比屁紅還不如!)在各自的經濟條件下來得更為充裕。(大學教授這行業得考慮投資時間所換來的金錢成本。這我知道。)但是以社會新鮮人來說,也相對類似。30年前的高中畢業生,投入職場找到工作的機會和薪水,說不定換算下來比起現在的碩士生還來得大。某種意義上,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某個東西是倒退」的(先用這個字眼)。

第二、這麼說來,「孩子,我要你比我過得更好」的期許,難道成為無法實現的囈想?也不見得。某種程度上可以達成,但這成就並非來自於物資的條件,而是相對「幸福感」的滿足。10年前一台DVD player要299美金,今日(如果還買的到)只要29美金。這是上頭影像中所說的(也是豬頭的理論),當產品廉價到某種程度之後,「直接丟棄再買新的」比起維護修理來得更為划算。在這兒,人類學家開始進來了,產品的使用模式直接改變了商品購買的心態。於是10年前只有相對少數的家庭有能力購買DVD player,現在卻成為是普遍的產品,即便當代的薪水比起10年前是「退步的成長」,但是「幸福感」卻是正成長的。「山寨產品」其實對於全球經濟的正面貢獻恐怕比我們想像來得更大。它也用這種方式才能滿足中國的人口(或是全球平均收入的人口。)

第三、這其中的原因是中國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廣大勞力市場的崛起。在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勢必造成貧富的差距。但是必須兩方面來看這事實,用「台灣作比較」的說法會容易懂:1. 全體中國人的平均收入肯定比台灣人低的多,但是2.當中國的有錢人口總數都已經大於全體台灣人口時,這個經濟市場仍是龐大且具吸引力的。另外一方面,中國「貪腐」問題因為貧窮人口可以維持低度的「幸福感」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文化性格:「你讓老百姓有的吃有的穿,他們可以接受某種程度的貪污」)。

第四、廣大的勞力且低廉的工資,比起過去20年前仍有所進步,但是工作的「痛苦感」恐怕是增加的。(這是整體經濟環境的改變,以及網路訊息的傳播。)創傷理論是用在這一塊上頭,即白話文「經濟成長所換來的代價」,其中包括都市更新計畫對於slum的移居安置,以及貧窮人口所身處在「不穩定中的穩定」(這兒是實驗性質的Geertz的「內化」理論),換言之,經濟衝擊被某種東西給自行內部消化了。)以及政府由上而下的一黨管理,這種「不民主」的手段反倒機動性地遏止資本市場必然的陋習——「哪兒有漏洞哪兒補」模式。

第五、網路對於中國商品的全球銷售模式與全球資訊的互饋,帶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包括google的即時翻譯能力。各位要不要試試看這個(請點進)。就文化面向來說,中國的經濟(豬頭的計畫是從山寨出發),在這個網路世代,成就了廉價商品,但也正因為廉價,維持了全球經濟「看起來」持續進步。其中,人們購買和使用商品的消費態度改變了,表面上看來,彷彿成就了一種「膚淺式的欣欣向榮」,但是有一層工作人口卻因此失業了:基礎產業中的維修技術人才。這是美國或者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窘境:如果換一件褲子的拉鏈所花費的金額,比這件褲子原先購買的價格還要貴時,我們開始覺得這個社會是怎麼了?另一方面,一旦我們決定要花錢換這條拉鏈時,我們對於這條褲子的評價已經不在於它的價格,而是「喜歡」這類的感官選項。

第六、這使得「懷舊」的議題變得很弔詭:因為懷念過去的「內容」變得愈來愈不具體。好像還有,但是想不起來了。
cut
你們覺得這計畫3-5年搞得起來嗎?(文化、創傷、經濟、網路、懷舊)
(舉手!豬頭,你那篇「藍色蜘蛛網」花了五年還沒寫完耶!)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三本新書與一段書寫

 
 
這是豬頭下一批要念的新書。這類的書都會帶給人一種「雄心萬丈」的壯志豪情。
點進去第四張圖(MJ 2011)的前文,兩段非常動人的引文。

◎底下是最近趕著寫的〈「異/譯」文化脈絡〉邀稿短文的部分開場白,歡迎批評指教!

當現代社會學科持續增強對於文化脈絡的研究旨趣,人類學已不再維持這門專業訓練的專斷權,其中包括文化社會學、文化心理學、歷史學的新文化史等,或是在全球化與後殖民主義研究的推波助瀾下,比較文學的文化論述和都會地理學的文化空間研究,已成為新興並且愈趨重要的討論內容與方式。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的社會科學、教育學和社會工作已交由「質性研究」的調查取徑予以完成,其中借取自民族誌的田野工作調查方法、(已逐漸成為口號般的)深度訪談,以及綜合其他如個案研究、論述分析、行動研究等方法,強調研究步驟與驗證、田野調查的處境類型、訪談模式,以及主客體關係等應用(和應變)。

就一種樂觀的期許角度看來,質性研究自身建立了一套相對於量化研究的科學式論證方法和務實的操作手冊,藉以分析行動者的動機和理由,同時在課堂上也提供了認識人類學訓練的機會。然而,這卻帶來兩項人類學的潛在危機:一是跨學科應用逐漸稀釋了人類學作為一項獨特的異文化調查之學科訓練,恐怕簡化了這門學科的操作技術,同時過往人類學強調遙遠文化的異地調查任務,又反而自我阻斷了針對當代自身社會議題的跨學科對話。二是當這些學科挪用人類學的文化脈絡概念時,卻忽略了這門學科在「異文化 vs 譯文化」論述中,帶給自身社會文化的深刻反省與批判之努力,使得人類學淪為異地奇風異俗的翻譯記錄,相對形塑一種刻板知識論述之風險。

cut
附贈今天的晚餐(好睏!懶得煮菜了。)從外頭撿回來的新碗公喔!



底下是宵夜:半罐玉米泡鹽巴水(還有一點點泡麵剩下的佐料包),上面撒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