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活動給所有關心『農再條例』的捧油~
大約一個月之前,關心農村再生條例的朋友們心情大概都和我一樣忐忑。立法院的會期將要結束,農再條例到底會不會強行表決?
會期結束了還加開,一連著幾個禮拜心情都懸著,好像能做的都做了,譬如說明會、連署、媒體投書、公聽會動員、拜會官員立委總統等等,我們所希望能藉之扭轉情勢的;
但是又好像還有太多想做的還沒有做,好比在陽光燦爛的時候到田裡享受金黃稻香之類,我們不希望農村失去的。
還好,懸崖勒馬,我們(包括看信的你!)的努力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回想起年初,每回在行動前的聚會討論之後,宣布散會的結語大多會是:【如果農委會知道竟是像我們這樣一群先前毫不相識、沒有組織的網友(烏合之眾?)搞的,應該會氣到吐血!】
我竊喜著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為農村做一點努力,還可以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下面一篇文章【在懸崖邊停格的農再運動】是曾旭正老師所撰,推薦給大家閱讀,
另外要強力放送的是【2009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尤其是還有暑假的年輕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師資陣容堅強,各個是大咖名嘴還不是最大的賣點,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請搭配胡德夫的美麗島作為背景音樂),台灣的農村才是我們最關心也最醉心之處。
農村不那麼抽象,農村也不遙遠,花幾天的時間你可以重拾起和土地的連結,盧建銘老師曾這麼說過:
校園就在土地上,知識就在田野裡,所以我們只有透過勞動和耕作,才有機會能夠收割真實知識的果實,這些果實味道甜美,而且帶有一點鹹味,甜美得像是一種希望和浪漫,鹹味是我們流下來的汗水。面對臺灣的土地和田野,不只是在冷氣房裡看紀錄片和掉眼淚,行動才有力量,從一
點一滴的行動來建構這個世界。是面對真實問題之後的行動,是持續的集體行動。期待你和我們一起行動!
〔在懸崖邊停格的農再運動〕
<曾旭正>
各位農陣及關心農業的朋友,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最近半年來,是怎樣的一份心思?關於台灣農村,關於台灣土地…
從2008年12月18日,幾位成員針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一讀而召開記者會開始,至2009年6月16日立法院休會,確定農再條例不可能在本會期三讀,正好整整半年。我們讓這個原本大家認為國民黨一定會強行過關的法案暫時停下來了,這是運動之初不敢想像的,但它成為事實。一切暫時靜定下來,停格在懸崖旁邊,稍可喘口氣的我們,回過身來探看,不自覺地驚出一把冷汗!在驚訝之餘,總想了解是什麼條件、凝聚了什麼樣的力量讓事情剎時停格?趁此時刻想想這些,或有助於我們展望後續的腳步,整軍再戰!且讓我們先快速地回顧這半年來的幾件大事,理理運動的脈絡。
2008年
12/18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一讀「農村再生條例」,農陣舉辦記者會反對。
12/22 北投社大承辦「農村願景會議」,重點討論農再條例的問題。
12/24 「農村再生條例」民間版首次討論,此後透過網路及聚會多次修訂
12/29 東勢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討論會」,農陣成員參與
2009年
01/16 美濃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討論會」,農陣成員參與
02/08 農陣在淡水舉辦「農再春宣種籽培訓─北部場」
02/22 農陣在土溝舉辦「農再春宣種籽培訓─南部場」
03/12 潘孟安立委於立法院舉辦「農村再生條例公聽會」
03/13 高樹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農陣成員參與
03/15 農村陣線舉辦南北網路會議,決議發起網路連署
03/16 「不要說再見 -- 守護台灣農村聲明」網路連署開始
03/26 立法院舉辦第一場正式公聽會,農陣動員參與
04/08 農陣成員拜會經建會陳添枝主委
04/05 馬總統訪美濃,針對農陣成員提問表達基本看法
04/08 聯合報刊出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
04/13 社造界與社區大學聯名召開記者會要求「農村再生條例」審慎修訂
04/17-22 水保局閃電舉辦11場「農村再生公聽說明會」
04/23 立法院舉辦第二場正式公聽會,農陣動員參與
04/29 農陣成員進總統府與馬總統討論農再條例
05/14 農陣針對國民黨提出黨政協商版,質疑立法程序不正義
05/26 苦勞網與環資協會等團體合辦「三小媒體網路直播媒體計畫」
06/02 農陣分別拜會國民黨黨鞭林益世及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
06/16 立法院會期結束,確定本會期無法三讀
06/20 農陣開始籌備「夏耘」行動,七月底將進行農村調查
猶記得02/08在淡水舉辦「春宣」培訓時,請陳錦煌醫師來作末尾的綜合討論,他主張要設法在這個會期將法案擋下來,當時的直覺是「根本不可能」,沒想到半年下來,真的做到了。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國民黨未強行三讀?也不知道我們的努力實際發揮了多少作用?但這過程中確實有許多不同於往的經驗,隱約看到一種獨特的力量,對應著我們的聚合狀態,實在值得探討。
從運動的手段來看,半年來我們採取的具體行動有下列幾類:記者會、媒體投書、地方說明會、拜會遊說、參加公聽會、小規模動員農民、協助媒體報導、網路連署、網路會議、網路論壇、出小摺頁。這些手段是我們在很侷限的條件中隨分隨力發展出來的。譬如,因著主流媒體受制於水保局的置入性行銷而少有報導,我們只好「另闢管道」,透過網路來傳播消息、凝聚關注。因著力量微薄,只好一再「借力使力」,譬如藉著農委會一再宣揚示範點,而揭露示範點的無奈與設計缺失;藉馬英九下鄉的座談場合到場提問,主動創造議題;再藉馬英九的發言來對主管機關拉高訴求。比較起來,我們能主動出擊的就是爭取與有力人士溝通的各種機會,從最初找兩黨立委,到找經建會主委,乃至進入總統府,都是盡可能透過各種管道,用最真誠的文字、最堅定的態度換來的。
從組織的角度看,我們極其鬆散,但竟然能夠發揮力量,一定有其神奇之處。譬如外界一直好奇地問:農村陣線的辦公室在那裡?發言人是誰?領導者是誰?怎麼聯絡?被問到的人每次都只能笑笑地回答說沒有!沒有辦公室、沒有單一領導人、沒有固定的發言人、沒有確定的聯絡電話,但行動卻能一件接一件,怎不視為神奇?除了沒有明確的組織,甚至也沒有固定的行動項目,但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匯集應有的力量發為行動。網路連署是在一場南北會串的網路會議中決議後就立即展開的;動員參加水保局的11場說明會更是在沒有會議就靠網絡留言認領就舖起遍及全國的行動網絡了。
沒有組織沒有領導,大伙兒卻能集體行動而不失方向,靠的是什麼?我想,是因為敵人(一部非擋不可的農再草案)所立的山頭非常明顯,而我們的堅持又極其正當。農再條例本身大有問題,連在公部門裡都有高階的公務員看不過去而透過管道提供我們許多資訊;針對我們提出的質疑,農委會迄今仍未曾提出正面的反駁,始終只是心戰喊話似的回應,但心戰的言詞喊久了,連喊的人自己都沒信心了,當然缺乏衝刺過關的勇氣。所以,我認為在這一次運動中,我們發揮的作用之一乃是展現正念,說清楚對的事是什麼;而我們所用的手段也是它:展現正念,說清楚對的事是什麼。因此,當農委會企圖模糊地用社造來掩護農地變更時,我們不被迷惑;當農委會用「由下而上」的口號來掩飾膚淺的硬體建設時,我們直指核心。
進一步想,我們的正念以及堅持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因為土地給我們力量,農民給我們感動。如同培慧觀察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田。」基於珍愛心中的田,我們義無反顧,卻能殊途同歸!我們甚至沒有財務問題。到目前為止,不曾特別募款,一切都是自掏腰包做自己做得到的。世榮說的:「我們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是我們是近年來最有實踐力的一群人!能夠、而且也敢於實踐,才有可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我粗淺的估計,在這波運動中,有數十人會每天關注農再的狀況,關注行動並積極思考;有數百人定期上論壇看留言,或參與或旁觀討論;有數千人不定期造訪小地方、大群組論壇了解最新的情勢變化;有數萬人已得知農再條例的訊息,必要時願意出力投入。這些力量或大或小、或近或遠,也常常流動,但逐漸匯集,如同涓滴小水散在各處時看不出它們的踪影,但匯集了就成為小水塘。小水塘能做什麼呢?有了小水塘,植物就來了,蟲魚鳥獸也有了棲地,生命自然在此熱鬧起來,活潑潑地。也許你會進一步疑問:小水塘改變得了更大片乾涸的土地嗎?有什麼價值?我想說:二十年來從事社會運動的人,不管社會領域或政治領域,總是習慣於結構性的思考,期盼的總是透過革命式的行動來翻轉結構,但二十年下來,距離願景是更近或或遠?社會運動者甚至也曾經執政過了,究竟翻轉了什麼?對根本的價值護衛了多少,延續了多少?綠化大地的大志向也要從小水塘作起,只是,小水塘自有它的道路,不再是舊樣的心思!
在農再條例草案惹起的風波中,最有價值的乃是讓我們集結起來,有人稱我們為「一群善良而勇敢的人」。我們的集結已經看到令人欣慰的成果,農再大戰的停格只是其一,有人還因此確立了自己的志業;有人開始合作走進農村;有人持續在都市欣慰於農村問題得到關注。朋友呀!我們的初衷仍是「珍愛土地、尊重農的智慧」,不變地讓我們繼續走下去,春宣之後有夏耘,秋天來的時候或許可以收穫,冬天沒有那麼冷,可以修修房子,想想來年的春…。
最近,最需要你關注的就是七月底的「
2009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我們希望由此展開入鄉之路。請您幫忙想想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也想想您能支助什麼?無論如何,為台灣農村付出一點你能給出的吧…握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