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豬痣作為一項反常生活輸血之調查
講者:豬怕出名人怕肥(冬瓜大學豬群關係動物園助理教授;在我心中Linda跟赴可嗯嗯一樣,是正教授級的)
日期:2008年 12月17日(星期三)
時間:12:00~13:30 p.m.
地點:民族所新館 三樓 2319會議室
報名截止:12月16日
報名請洽:林音秀 小姐 2652-3484,E-mail:world66@gate.sinica.edu.tw
備註:會場於當日12:30前提供餐點,敬請自備環保筷及耐熱環保杯,感謝您的配合。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We are thankful for...
感謝各位一路陪伴! Happy Thanksgiving!
照片故事︰http://www.whitehouse.gov/holiday/thanksgiving/2008/
更多兆片︰http://www.whitehouse.gov/holiday/thanksgiving/photoessay/
照片故事︰http://www.whitehouse.gov/holiday/thanksgiving/2008/
更多兆片︰http://www.whitehouse.gov/holiday/thanksgiving/photoessay/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優良教師嘛!! 跩的咧...
〔編按︰本照片經檢舉,的確不雅。目前已經修改。一切低調!另外,看!那篇無緣的全球化目前又要找其他買家了。我已經宣告敗陣了。我無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了,我還是去當水電工巴布好了。〕
"管他質性研究、參與觀察還是永續發展,只要能讓我的全球化付梓,就是好期刊。"田野工作者說。
猴子教你認識獅子新蔬發表會
(相依:)管他獅子還是猴子,能夠讓我吃到牛排的就是好主子。
11/28(五) 新蔬發表:
10:45~11:15
《矮靈、神龍與基督:賽夏族當代宗教研究》簡紅貘
《阿美族當代宗教研究》林樹獉
11:40~12:10
《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台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儀參與及文化認同》蟹似鬃
《認同、性別與聚落:噶瑪蘭人變遷中的儀式研究》偉大的劉璧榛教授
12:10
原住民風味餐
現在(傳真)報名還有送四本書籍一套。
意者請與笑宏、阿廣相約12:05在師大門口碰面。
報名網頁:http://www.th.gov.tw/news/viewTopic.php?tID=419
11/28(五) 新蔬發表:
10:45~11:15
《矮靈、神龍與基督:賽夏族當代宗教研究》簡紅貘
《阿美族當代宗教研究》林樹獉
11:40~12:10
《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台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儀參與及文化認同》蟹似鬃
《認同、性別與聚落:噶瑪蘭人變遷中的儀式研究》偉大的劉璧榛教授
12:10
原住民風味餐
現在(傳真)報名還有送四本書籍一套。
意者請與笑宏、阿廣相約12:05在師大門口碰面。
報名網頁:http://www.th.gov.tw/news/viewTopic.php?tID=419
這就是現實...轉寄照貼
動物園新來了一隻獅子。
在餵食的時候,其他的獅子都吃牛排,這隻新獅子只分配到一根香蕉,
起初這隻新來的獅子以為自己資淺,不以為意。
但隔了幾天,牠實在受不了,就開口問了其中一隻獅子:
「為什麼你們每天都在吃牛排,而我只能吃香蕉?」
資深的獅子回答說: 「因為我們這個動物園,獅子的人事凍結,你佔的是猴子的缺。」
...... 這是什麼狀況? *_*
這隻新來的獅子再問了其中一隻獅子:
「為什麼隔壁那隻土狗子也在吃牛排,而我還是只能吃香蕉?不能換個缺嗎?」
「因為你佔的是猴子的缺。他佔的是老虎的缺,最重要的是 - 那隻狗是園長介紹來的。」
在餵食的時候,其他的獅子都吃牛排,這隻新獅子只分配到一根香蕉,
起初這隻新來的獅子以為自己資淺,不以為意。
但隔了幾天,牠實在受不了,就開口問了其中一隻獅子:
「為什麼你們每天都在吃牛排,而我只能吃香蕉?」
資深的獅子回答說: 「因為我們這個動物園,獅子的人事凍結,你佔的是猴子的缺。」
...... 這是什麼狀況? *_*
這隻新來的獅子再問了其中一隻獅子:
「為什麼隔壁那隻土狗子也在吃牛排,而我還是只能吃香蕉?不能換個缺嗎?」
「因為你佔的是猴子的缺。他佔的是老虎的缺,最重要的是 - 那隻狗是園長介紹來的。」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批判論壇—關於「海角七號」的意義∕異議:主體性的反思
來函照貼
=====================================================================
文化研究學會文化批判論壇
關於「海角七號」的意義∕異議:主體性的反思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時間:2008/11/22(六)下午2:00-5:00
地點:台師大綜合大樓505教室
主持人: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陳儒修(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詹偉雄(「數位時代」雙週刊總主筆、《美學的經濟》作者)
如果要票選2008年最顯著的文化事件,創下票房紀錄、 引發熱烈評論、並衍生大量商機的國片「海角七號」, 毫無疑問將是首選之一。「海」片熱潮到底只是又一波、宛如Hel lo Kitty或葡式蛋塔熱的狂熱從眾消費? 抑或在這樣的熱情觀影與密集討論中, 有些集體性的記憶和想望被投射或建構出來? 文化研究學會在此加入「海」片的討論,並非趕搭流行的末班車, 而是試著要在各式各樣的後文(post-texts)與互文(i nter-texts)網絡中,理出一條交織的軸線—「主體性」 (subjectivity),來作為對此熱潮的反思介入。
據此,本次論壇將討論以下三個議題:
一、「國民電影」主體性的浮現與爭議:
許多論者讚譽「海角七號」為台灣新一波「國民電影」及其「 庶民美學」設下典範,並藉此對照(甚或暗貶)1980年代以降「 台灣新電影」重藝術而輕票房的「小眾美學」。 這樣的評比是否成立?我們該如何歷史性∕結構性地來比較這個「美學的轉向」(如果有的話)?進一步要問:「國民電影」 主體意識的浮現,在近幾年台灣文化∕ 娛樂產業受制於中國市場壓力的現實條件中,對於本地創作者和閱聽人有何意義∕異議?
二、「海角七號」裡的主體再現與爭議:
在諸多關於「海」片的討論中,此類問題所引發爭議最為熱烈—從愛 情主軸中的性別互動、衝突場景或搞笑橋段裡的城鄉∕族群對話、 乃至殖民經驗上的台日情結(或許是一種「緣盡情未了」 的情感結構)…等等,劇中各角色扮演及其「關係」鋪陳, 到底泰半是「去主體性」的刻板印象再現,抑或舉重若輕地、 提供了現實世界裡主體間權力失衡一個反轉(甚或和解)的契機?
三、青年觀眾及其網路社群的主體呈現:
從BBS到部落格,各類虛擬社群在「海」片熱潮中, 具有關鍵性的推波助瀾力量。當傳統口耳相傳的「觀眾口碑」, 透過網路成為無所不在的行銷(後)文本,無怪乎這部電影的票房能逐漸加溫而至沸騰。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們的線上生活及其日常文化實作,對於幫助形塑所謂的「國民電影」有何助益或衝突?而青年觀眾主體的呈現( 諸如對片中角色的認同論述與作為粉絲的文本再生產等), 又有哪些面貌值得關注?
=====================================================================
文化研究學會文化批判論壇
關於「海角七號」的意義∕異議:主體性的反思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時間:2008/11/22(六)下午2:00-5:00
地點:台師大綜合大樓505教室
主持人: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陳儒修(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詹偉雄(「數位時代」雙週刊總主筆、《美學的經濟》作者)
如果要票選2008年最顯著的文化事件,創下票房紀錄、 引發熱烈評論、並衍生大量商機的國片「海角七號」, 毫無疑問將是首選之一。「海」片熱潮到底只是又一波、宛如Hel lo Kitty或葡式蛋塔熱的狂熱從眾消費? 抑或在這樣的熱情觀影與密集討論中, 有些集體性的記憶和想望被投射或建構出來? 文化研究學會在此加入「海」片的討論,並非趕搭流行的末班車, 而是試著要在各式各樣的後文(post-texts)與互文(i nter-texts)網絡中,理出一條交織的軸線—「主體性」 (subjectivity),來作為對此熱潮的反思介入。
據此,本次論壇將討論以下三個議題:
一、「國民電影」主體性的浮現與爭議:
許多論者讚譽「海角七號」為台灣新一波「國民電影」及其「 庶民美學」設下典範,並藉此對照(甚或暗貶)1980年代以降「 台灣新電影」重藝術而輕票房的「小眾美學」。 這樣的評比是否成立?我們該如何歷史性∕結構性地來比較這個「美學的轉向」(如果有的話)?進一步要問:「國民電影」 主體意識的浮現,在近幾年台灣文化∕ 娛樂產業受制於中國市場壓力的現實條件中,對於本地創作者和閱聽人有何意義∕異議?
二、「海角七號」裡的主體再現與爭議:
在諸多關於「海」片的討論中,此類問題所引發爭議最為熱烈—從愛 情主軸中的性別互動、衝突場景或搞笑橋段裡的城鄉∕族群對話、 乃至殖民經驗上的台日情結(或許是一種「緣盡情未了」 的情感結構)…等等,劇中各角色扮演及其「關係」鋪陳, 到底泰半是「去主體性」的刻板印象再現,抑或舉重若輕地、 提供了現實世界裡主體間權力失衡一個反轉(甚或和解)的契機?
三、青年觀眾及其網路社群的主體呈現:
從BBS到部落格,各類虛擬社群在「海」片熱潮中, 具有關鍵性的推波助瀾力量。當傳統口耳相傳的「觀眾口碑」, 透過網路成為無所不在的行銷(後)文本,無怪乎這部電影的票房能逐漸加溫而至沸騰。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們的線上生活及其日常文化實作,對於幫助形塑所謂的「國民電影」有何助益或衝突?而青年觀眾主體的呈現( 諸如對片中角色的認同論述與作為粉絲的文本再生產等), 又有哪些面貌值得關注?
「不可思議—試探文化想像的境界」研討會 民族學研究所2008年12月13-14日
The Unthinkable—Thinking Beyond the Limits of Cultur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December 13-14, 2008
不可思議—試探文化想像的境界
會議日期(Date) :2008年12月13日 ~14日 (星期六~日)
會議地點 (Place):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舊館三樓會議室 (Main Building, 3/F Conference Room)
報名方式:僅接受網路報名
報名截止日期:2008年12月5日
備註:請自行攜帶環保筷及耐熱環保杯
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seminar/081213/index.htm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中研院民族所12/5-6「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討會」
巫師來了!有圖有真相。像這種「團結力量大」的集體研究方式(然後國科會再你審我我審你我論文中有你你論文中有我??),不知道涂爾幹會怎麼想?(真羨慕!我也要!)
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討會
會議日期:12月5日~6日 (星期五~六)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報名方式:僅接受網路報名
報名截止:12月1日
備註:請自行攜帶耐熱環保杯
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seminar/081205-06/index.htm
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討會
會議日期:12月5日~6日 (星期五~六)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報名方式:僅接受網路報名
報名截止:12月1日
備註:請自行攜帶耐熱環保杯
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seminar/081205-06/index.htm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可不可以不要吃羊肉爐,吃點......
沾些喜氣,吃點喜酒吧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此人終其一生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僅教養兒子成為飯X罐頭、XX食品和XX生技農場的董事長,他本人更榮獲96年度好人好事代表。兒子結婚當天席開150桌,場面予人無限想像...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美國「東亞人類學會」暨「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09聯合年會
本來明年不打算參加任何研討會。但是這個活動實在有很多考量。所以可能的話,希望東華能組個panel參加。(會不會因為這樣,所有同學都趕在明年夏天畢業,然後消失?)
網站資訊︰http://www.taiwananthro.org.tw/home
網站資訊︰http://seaa2009.ioe.sinica.edu.tw/
美國「東亞人類學會」暨「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09聯合年會
2009年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將於7月2至5日,於中央研究院召開。此屆將與美國人類學學會(AAA)旗下之美國東亞人類學會(SEAA)舉辦聯合年會,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將以「人類學視界@臺灣」為主題,呼應東亞人類學學會於臺灣聯合舉辦此一盛會。本屆訂定這個主題,目的在於藉此機會呈現臺灣人類學的研究觀點及其亞洲研究視野,提供臺灣學者與來訪的國際學者深入對話與交流的機會。尤其鼓勵研究生與老師共組panel,共同參與這個難得的國際研討會。
人類學於臺灣歷經五十多年的發展,於漢人、客家、臺灣原住民、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等族群,皆有廣泛且深入之社會文化及考古學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區域範圍也從臺灣擴及全亞洲,而至大洋洲,近年更有學生至南美洲及非洲進行田野研究。在研究領域上,除了繼續深入傳統的研究主題,如宗教、認知、象徵、親屬、歷史、族群等,近年來更陸續開展當代新興議題,如都市研究、消費文化、物質文化、醫療衛生、空間地景、後殖民、文明人類學等。經歷了五十多年的教學相長,臺灣人類學已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多方視界。學會誠摯地邀請各位會員從這些視界及研究成果出發,籌組panel或提出個別文章,共同參與這項盛會。
提出panel及論文摘要期限:2009年1月15日
繳交論文期限:2009年6月15日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good guys and bad guys
"Daddy, there are some weapons here in this space ship which can shoot the bad guys." says an 8-year-old boy.
"What happen if they are bad guys already?" asks the Daddy.
"No, they ARE good guys." answers the boy.
"What happen if YOU don't know who are good guys and who are bad guys?" Asks his 5-year-old sister.
第二天
這是第二天早晨在家吃的早餐。(各位終於知道為什麼豬頭想當美國人了吧!)
這是一種「有幸福感」的早餐。
星期二,這兒放假,帶小朋友去逛街。先去飲食區吃中餐。
這家賣Lemonade的小姐都長得一模一樣。長相差不多,妝也化得很像。
已經有小朋友跟Santa照相了。
Apple store。今年萬聖節,蘋果電腦送腳踏車水壺。
這兒新設了一個Wii的體驗區。很想玩,但是只有小朋友在排隊。
拍一下常穿的服飾店。
(夾縫中一朵花有一件仿冒的,此一舉動完全符合新政府的「節能減碳」之政策——用四分之一的價格可以創造四倍的商機,同時採取在地製造,節省運費和二氧化碳排氣量。真正愛地球的舉動!〔謎之音︰反正人家是設計給白人穿的,仿冒乃作為一種抗議是也。〕)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民主 vs. 羊肉爐
照片來自於 http://cgs.pixnet.net/blog/post/1385483 感謝!
三眼神童那天歡送我出國之前,問我「對於這次學運的看法?」我來不及回答,就被大家拱上飛機了(最好是不要回來了!我了解你的明白!)。我沒忘記回答。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我對於陳的來訪,不覺得他是個問題,問題始終是我們自己。民進黨的動員,我認為誇大了議題本身討論的局面,警察的佈局又遠遠超過抗議事件本身應有的對待,接著是這場「學運」。稱呼這場學生集會活動為「學運」,似乎更是不合宜。
每一世代的學生彷彿都在爭取一個將來曾經代表自己記憶的活動和聲音。我們曾為一個小小夢想侃侃而談甚至流淚,譬如在電影播映前,拒絕起立為莊嚴肅穆的國歌作政治背書,這些議題都證明現在都是不足以掛齒的內容。如今,我們換來的是一個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想法︰「民主無須爭取,它從我們出身第一天就賦予我們應享的生活環境;其中,我們甚至無須有任何義務」。我是如此地贊成當初的夢想︰「無任何義務的民主,只有享受,不必付出的民主」。
在這場「學運」之前,有手持棍棒的鎮暴警察、有箝制思想並且預期你會有不理性暴力的荒唐政府、有一個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敵對國家又身兼祖國懷抱所派出特使的媽的總統(他究竟是吃什麼長大?),也有汽油彈、石頭、豬糞。這兩方在那一個當下,都在「堅持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但是別忘了,他們都是我們的人民。你的「妹妹將來的丈夫」很可能就站在你面前;或是你的「媽媽小時候玩伴鄰居嫁人後生的小孩」就在那群站崗制服中的其中一位。但是它還是出了些問題。每個團體都在這個議題上頭,「偷偷地」加入了一點點自己的企圖和野心,結果是,這場鬧劇就像是一場政治拔河一般,兩方都因對方而必須不斷施勁以便於持續較勁;並且必須使得自己這一方總是超過對方的力量,以保證自己處於有利的戰略姿態和位置。
接下來由社會學系(我所尊敬的)李老師所發起的學生抗議運動。這一世代似乎比起我們生活的更加辛苦。他們因為「草莓族」的封號,而被剝奪了「不負責任」、「無法吃苦」、「偷懶不上進」的權力。「我難道不可以不負責任嗎?」或者在前一世代,人人難道都「胼手胝足」打拼上進?的確,我們怎麼可以用「偷懶」和「勤奮」的標籤來評判一個世代?(若不是抗議學生們自稱「野草莓」,我對於這樣的稱號總覺得不妥。)這一世代的學生比起我們更為焦慮,或許正是他們更沒有抗議事件來表達他們思考的深度以及對於人權最為基本的關懷和堅持,「民主已經是如此天經地義」。這一次他們把握住機會(並且目前為止也表現的不錯)。(某種程度來說,這一代學生永遠活在1990年代的「野百合」世代的陰影下;於是「野百合」也成為這次「野草莓」學運的「潛在競爭對手」。)
然而我想問的是,親愛的孩子,我們終究學到了什麼?在這一波波的抗議、反抗議、再抗議活動中,老葉加入、吳小胖落淚、學界連署。我們除了要求對方道歉下台改革之外,我們希望自己在這場鬧劇中學習什麼?我對於這場「學運」彷若企圖重演當年的改革聲威、再現「民主之聲」的局面感到害怕,那正是因為我所認同的「民主」已是如此地天經地義,那麼這類「拋頭顱、撒熱血」式的民主強調,便相對地愈是增強對於威權的恐懼。
這群孩子愈是賣力地支持,我所害怕的「威權陰影」就不斷地被強調、被想像、被強化、被視為是真實、被恐懼,和被對抗。結果是,我們羞辱了這個政府自以為是的「民主」的同時,也為自己的無知公開其代價。對我來說,人類的進步不應來自於(那幾近可笑的)「仇恨」和想像的恐懼,而是謙卑的自我檢討。啊!請原諒我,我並沒有看見一絲一毫從政府、從人民、從學生們那兒得到任何足以驕傲地教育我的下一代︰「當年的抗爭中,我們終於學到什麼。」。啊!天呀!這是那晚為何我覺得難過的原因。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因為我們自身的短視無知而註定無法持續,但那並不足以讓我痛心。讓我真正難過的是,我們曾經如此地純真相信,我們真的可以改變這一切!而最後的事實總是不斷地嘲笑自己。我們的理想終究必須以這種「令自己感到羞愧」的方式持續下去。(寫到這裡,哭得一踏糊塗。這群孩子原本無須走上街頭,而我為自己過去的不夠認真感到羞恥。)
這群孩子在新聞畫面中,被調侃或是譏諷一邊搞學運,一邊在暖冬中吃著民眾送來的羊肉爐。但是我卻樂觀其成——事實上,它成為是整個抗議事件中唯一令我感到欣慰之處。是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完全贊成並且欣賞「羊肉爐式」的民主——如此地與我們生活現實貼近在一起。
耀盛,羊肉爐留給我,台灣民主靠你了!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薄暮之光 Lights in the Dusk
片名:薄暮之光
導演:阿基‧郭利馬斯基(Aki Kaurismäki )
時間:97/11/13(四) 下午13:30 ~14:44
地點:<校本部>圖書館二樓多媒體放映室
我很喜歡這個導演拍的片。他的片中盡是一些不走運的傢伙,生活捉襟見肘,經常受到粗暴的對待。但這些境遇正好對照著他們沒有什麼情感與表情的臉,彷彿面對殘酷的現實已經放棄了情緒的表達。或者說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維持最低限度的尊嚴。不過也正是這種萬年不變的表情,配上各式各樣的台詞與場景,創造出許多溫暖的笑點。儘管乍看之下這些面無表情的角色與沉舊的場景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是驚悚片,或是以為這些演出不需要任何演技。我卻感覺導演在長期凝視底層人民生活的過程中,不僅看見他們的悲苦,也看見伴隨著這些悲苦,生活的趣味。在那冷冽的表情之下,是一個溫暖可愛的人。
同一個導演另一部作品《浮雲逝事(Drifting Clouds)》開頭片段
45K之旅(之三)
身為經濟艙的第一排,餐點第一位送到。(真的日本—美國線吃的、「看的」都比台灣線來的好。)
我指的是娛樂節目好嗎?我一連看了〈Batman黑暗騎士〉、〈刺客聯盟〉、〈我媽的新男友〉、〈地心冒陷〉、〈The Swing Vote(忘記中文翻譯)〉5部電影,來不及看Wall-E。
好啦!坐這位子還可以看見空中小姐。
還坐在對面。(我沒偷拍喔~我可是大方地拿起手機拍,只是這位空中小姐中垣綾子不知道。)機車紅,不客氣!You are always welcome!
幾個小時後的早餐長這樣子。油價回跌之後,也不見餐點變好。這證明這世界上「由奢入簡易“由簡返奢難」的道理。
好了,這就是LA機場。
機場外頭
從外頭看出境門口。這兒就是余老師2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呼吸美國空氣的地方。「好新鮮的空氣呀!」他這麼說,「後來我發現這是美國空氣最髒的地方。」余老師後來接著說。
訂閱:
文章 (Atom)